日本製造業無力 連二月萎縮
日本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7月的48.9小幅上升至49.9,但仍低於50.0的榮枯線。圖/美聯社
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21日公佈的初步數據,日本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7月的48.9小幅上升至49.9,但仍低於50.0的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分析指出,主要原因爲美國關稅政策拖累海外需求,特別是日本商品的出口訂單以17個月來最快速度下滑,突顯出仰賴出口的製造業極易受國際需求波動衝擊。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經濟部門副主任費德斯(Annabel Fiddes)表示:「除非短期內製造業銷售改善,否則製造業的復甦恐怕難以維持。」
儘管如此,由於7月日美雙方達成貿易協定,將關稅定在15%且不另外疊加,仍有部分日本企業對整體環境抱有信心,謹慎樂觀以對。然而,製造業的復甦仍面臨挑戰,特別是在新訂單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官方貿易數據顯示,日本7月出口出現自2021年2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進一步證實了美國關稅政策對海外需求的影響。
在服務業方面,活動雖持續擴張,但成長趨緩,8月服務業PMI降至52.7,低於7月的53.6。綜合PMI(涵蓋製造業與服務業)則上升至51.9,爲六個月來最快的擴張速度。
與日本的情況相反,印度8月的經濟活動創下歷史榮景。印度8月綜合PMI飆升至65.2,遠高於7月的61.1,也超越路透社預期的60.5,不只創下自2005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更連續49個月超越50.0的榮枯線。
這一增長主要受到服務業需求激增的推動,服務業PMI達到65.6的歷史新高。製造業也同樣表現強勁,PMI上升至59.8,爲2008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總體而言,8月的數據顯示,日本和印度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的表現呈現出鮮明對比。日本面臨外部需求疲軟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挑戰,而印度則受益於強勁的內需和出口增長,顯示出兩國在全球經濟環境中的不同應對策略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