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襲13死破紀錄!破解8個熊的迷思 誰是天敵?智商有幾高?

棕熊示意圖。圖/Ingimage

今年日本野熊襲擊人類事件高發,從北海道到本州,熊只活動範圍已經深入到人類社區,今年最新累計暫時13人亡,成爲旅遊和生活的一大隱患。人類往往對熊的生理習性有很多誤解,而這些誤解,隨時可能成爲致命的陷阱。在去旅遊之前必先要掌握以下這些顛覆認知的熊只冷知識,纔能有效避險,確保旅途安全。

冷知識一:日本熊有兩種

日本的原生熊類有兩種,而且分佈區域明確。一種是主要分佈在北海道的棕熊,體型龐大,體長150至280公分,體重會因不同區域或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成年雄熊的體重約在130至550公斤,成年雌熊的體重約在80至250公斤,是日本體型最大,攻擊性最強的熊種。另一種是亞洲黑熊,身長110至190公分,雄熊的體重約在60-200公斤,雌熊的體重在35至140公斤左右,胸前有一道顯眼的白色月牙紋。牠們分佈在本州地區、四國還有北海道部分地區。

冷知識二:哪個種類的熊最兇

雖然日本沒有北極熊,但若論全球熊界「兇猛排行榜」,結果可能會出人意料,因爲北極熊絕對是榜首。牠們身披雪白皮毛,圓潤的外型使其看上去十分可愛、無害,其實牠們是巨型食肉猛獸,不僅擁有熊類中最大的咬合力,更因爲棲息地缺乏植物,會主動將人類視爲潛在的獵物,極具掠食性。

在日本,棕熊是北海道地區的霸主,體型巨大、攻擊性強,被視爲日本最危險的熊種。至於體型較棕熊小的亞洲黑熊,雖然性情膽怯,但在保護幼崽或近年因食物短缺下山時,同樣具有不容忽視的攻擊能力。

熊在戰鬥中會習慣性地咬住對手的嘴部以達成窒息的目的,而攻擊時通常會先使用熊爪拍擊,造成的傷口往往是混合型的,既有熊掌巨大力量造成的「鈍性創傷」,也有銳利熊爪造成的類似刀刺的「急性創傷」。這種傷害的傷口比一般的傷害更深、更復雜。

冷知識三:食物鏈頂端 成年熊沒有天敵

人類往往低估了熊在自然界的地位。成年熊只在野外也極少有能與之抗衡的對手,幾乎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熊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於同類相殘,例如極度飢餓的公熊會捕食幼熊。唯一的例外是老虎,雖然老虎在日本野外並不存在,但在熊與虎共同的棲地,尤其是東北虎會在食物極稀缺會試圖捕食受傷的熊或母熊與幼熊。總體而言,熊在野外可以說是橫行無阻。

冷知識四:跑步時速快過保特

雖然熊看起來體型很笨重,但短程衝刺速度極快:黑熊時速可達50km/h,灰熊甚至高達56km/h。即使是打破人類百米紀錄的短跑名將「牙買加閃電」——保特的平均時速爲37.58km/h。而且食肉動物有追擊獵物的本能,一旦你轉身逃跑,在熊的眼中就會立刻變成獵物,觸發它的追逐本能,因此遇到熊時「跑」是非常錯誤且危險的選擇。

冷知識五:熊的冬眠其實是「假睡」

熊的冬眠其實並不是完全睡着,更加接近一種「休眠」或「假睡」狀態,只是心跳速率會顯著放緩,體溫和新陳代謝會同步下降,除非受到人類干擾或極端氣候影響,纔會醒過來。熊在冬眠時會完全停止進食與排泄,依靠先前積累的脂肪儲備維持生命。

但日本今年情況尤其令人擔憂。北海道獵友會札幌支部「熊類防治隊」隊長玉木康雄指出,雖然去年橡實大豐收促使熊只數量增長,但今年卻歉收嚴重。這導致去年出生的小熊必須跟隨母熊下山,尋找不足的過冬食物。食物短缺正直接影響熊的冬眠規律。玉木康雄擔憂,若熊只無法儲存足夠的皮下脂肪便進入冬眠,牠們的睡眠會變得極淺,可能在途中甦醒,成爲所謂的「不冬眠的熊」。

日本巖手大學農學部教授山內貴義認爲,食物充足可能是造成熊冬眠推遲的原因之一,而另一種風險則來自行爲改變,山內教授觀察到,今年日本的熊不僅因習慣人類行蹤而不畏懼,「習慣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或在居民區附近出沒的熊,牠們可能會在離居民區非常近的地方進行冬眠」,亦提醒市民不能掉以輕心。

冷知識六:熊的嗅覺超羣

很多人認爲熊的視力不太好,而來自阿拉斯加魚類野生動物處的作家Riley Woodford綜合幾位美國生物學家的意見,指出其實熊的遠處視力與人類相當,但生物學家強調,熊更信任自己的鼻子而不是眼睛。熊類的嗅覺堪稱所有陸地動物中最敏銳的之一,其鼻子內的嗅覺受器數量極高,熊類的嗅覺比尋血獵犬敏銳七倍,比人類靈敏2100倍,這種超羣的嗅覺能力讓牠們擁有廣闊的探測範圍。所以日本地方政府建議市民,避免在戶外庭院留下食物,爲了避免引誘熊只靠近,也特別提醒居民不要在家附近種植慄樹或柿樹。

冷知識七:熊的智商高超

此前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學者有一項針對140只分屬39個不同科動物實驗顯示,在嘗試打開金屬箱插銷取出食物的解謎測試中,熊的表現位居所有動物之首,浣熊科次之,鼬科動物,如黃鼠狼、水獺等排第三位。雖然此前有學者指出動物的聰明程度與其大腦的體積有關,但這項研究結果強調,腦部體積越大(相對於身體而言)的動物就越聰明。

除解謎能力強之外,熊還顯現出強大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日本的熊不僅會記住人類的活動規律,懂得避開人類巡邏的路線,甚至會學習人類的生活方式,此前有日本市民目擊市區內有熊爬進居民樓的窗戶、在學校操場吊單槓等行爲。

冷知識八:熊是阿伊努人的「神」

在日本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對棕熊懷有極爲複雜且深刻的敬畏情感。他們相信棕熊是熊神(kamuy)的化身,是帶着肉和珍貴毛皮來到人間的贈禮,還可以召喚其他神靈來訪。因此,他們會將捕捉到的幼熊像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飼養一至兩年,然後舉行熊祭。目的是將這隻熊靈鄭重地送回神之國度,以祈禱祂能夠再來,並讓牠轉達人類的需求,祈求衆神賜福大地。然而,這項儀式在二十世紀初已因動物保護觀念而遭到禁止。

延伸閱讀:

日本「熊出沒地圖」懶人包! 附各地網站連結+最新遇見熊點自救

「熊出沒」日本多個景點 獵人揭與熊搏鬥經過!扯熊一器官才脫險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