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股權回購創歷史新高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0日報道,日本股市已正式進入股票數量大幅減少的時代。其背景因素在於,股市出現企業大規模回購自家股票的動向。股權回購是企業提升資本運作效率的一種手段。目前,回購規模明顯超過股票增加規模。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認爲,供求關係緊張將推動股價上漲。但從理論上而言存在諸多可能性。
在5月9日的東京股市中,日經平均指數大幅上漲,再次升破37000點。美國特朗普政府宣佈徵收對等關稅至今已有一個多月時間。相較4月7日的低點,日本股價漲幅已超過20%,股市迎來行情持續走高的“牛市”局面。
關稅談判取得進展,也是促使投資者買入股票的重要因素。不過,日本股市之所以呈現比美國股市更加明顯的V形復甦趨勢,亦是因爲市場對日本股市的獨特動向作出的評估,這一點不可忽視。
其中尤爲顯著的是,企業掀起了回購股份的熱潮。自4月以來,隨着財報數據陸續發佈,各公司紛紛推出鉅額回購計劃。例如,三菱商事宣佈啓動規模達1萬億日元(約合68.5億美元)的回購計劃,位居各大企業之首。此外,7&I控股設定的回購額度達6000億日元,信越化學工業設定的回購額度達5000億日元,日立製作所設定的回購額度達3000億日元。
統計數據顯示,4月初至5月7日期間的企業股份回購額度達到4.3萬億日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實際回購金額也高達1.7萬億日元。
企業股權回購呈現擴張趨勢。2024財年的回購總額達16萬億日元,同比增加70%,創下歷史新高。儘管業務環境前景不明朗,但企業回饋股東的姿態反而有所增強,不少市場人士對此感到驚喜。
“日本股票數量減少,更加值得購買。”野村證券在4月份用了一個月時間,面向海外投資者推銷日本股票,並以圖表形式進行了說明。
日本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公司股票發行額減去股份回購額,得到的是負值,即-12萬億日元。這意味着,在市場流通的股票數量減少。自2019年以來,日本股市股票數量一直呈現明顯的負增長趨勢。
股票數量減少有助於提升每股收益(EPS)。以美國蘋果公司的財務報表爲例,其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淨利潤是10年前的2.4倍,EPS是10年前的3.8倍。在鉅額股份回購和註銷的持續推進下,流通股數量在此期間減少近40%。
美國股市已先於日本迎來股票數量減少的局面,據美聯儲統計,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股票消失數量大幅超過新增發行量。
雖然大規模股票回購動向在美國也較爲多見,但企業也向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領域大規模投資。
日本的公司治理改革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認可,在提高市淨率等方面也取得進展。然而,如果一家公司僅將資金用於股東分紅,而不用於發展業務,則將導致企業止步不前。日本企業現在應制定增長戰略,進一步推動改革並提升企業價值。(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