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醫投入高齡醫療30年,給80歲老人建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勉強,不要忍耐
圖/pixabay
作者:李宗勇
我每次看和田秀樹醫師的書都很開心,因爲我很不喜歡被制式的條框所約束,和田醫師的書好像在呼喚我要跳脫制約,追求快樂的指引。
我父親在過世前幾年已近八十歲了,他很喜歡喝咖啡,但是媽媽幾乎是不允許而且是禁止的。我偶而回家會偷偷買一杯陪父親到屋外空曠的地方喝,父親一臉滿足,品嚐手中的咖啡,看着遠方的稻田,享受微風吹拂臉龐的愜意。這時我不禁會想,咖啡因對健康的減分和心情愉悅對健康的加分,到底哪一方對他有比較大的幫助?
我從事多年的高齡照顧事業,也瞭解到高齡者在最後人生階段,因爲種種健康因素和疾病治療受到很多限制,生活因此過得很苦悶,等到過世之後,子女內心留有很多遺憾,雖然祭拜供桌上放滿長輩生前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子女雙眼含淚看着擺放的食物越多,心中的遺憾也越多。
這裡提一個案例,我們照顧多年的一位很含蓄很客氣的爺爺過世了,孝順的兒子和媳婦翻看着我們的照顧紀錄本,一邊緬懷父親一邊和我訴說:直到過世的前幾年透過我們的居服員,他們才知道父親最喜歡吃青蛙煮蒜頭清湯,最討厭吃烤番薯,因爲從小鄉下貧窮吃怕了,他也很喜歡唱歌。
客氣的父親不好意思說出口,孝順的兒子忙於工作忽略與父親深談,還好機敏的居服員透過聊天得知爺爺藏在心裡的期待,滿足爺爺想吃的美食,陪爺爺放下羞澀的感情,唱了好多他想唱的歌。
父親雖然走了,兒子卻覺得父親最後那段歲月過得非常快樂,他含着淚一直重複這句話,心中雖有萬般不捨,但是父子彼此應該沒有遺憾,這就是和田秀樹醫師所倡議的「對想吃食物的忍耐,對想做的事情忍耐,是阻礙健康長壽的大敵」。
和田醫師的書從《幸齡人生70開始》,到這本談八十歲人生的生活實踐,都是以不一樣的健康定義來談高齡者的幸福人生。因爲已經活到高齡了,未來的日子以愉悅的心情爲重,更何況未來不算長的日子有着不可知的身體變化和衰老,讓自己吃得營養和開心地生活,比爲了多活一些日子厲行嚴格的養生計劃來得有意義。
看完整本書更會感覺和田醫師的體貼,他以不同的方式鼓勵高齡長輩想吃就去吃,營養會更均衡;想動就去動,不用設定太嚴格的目標,只要願意動,對維持身體的生活能力就有幫助,所以他很體貼地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勉強,不要忍耐」,光這句話我就很欣賞,並且願意繼續看完整本書。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行動是什麼?買一雙好鞋。因爲和田醫師說:買一雙好鞋,就等於買到一雙健康的雙腳。用健康的雙腳走去吃美食,走看人生百態,和好友一起看山看水,享受夕陽無限好,彩霞正滿天的人生。
本文摘自【推薦】跳脫制約,追求快樂的指引
作者:李宗勇(中化銀髮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的《幸齡人生80個樂活康養從容百歲的生活提案》
作者:和田秀樹
一九六○年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爲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手、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現在是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爲專爲高齡人士服務的精神科醫師,投入高齡醫療領域超過三十年。
着有《幸齡人生70開始》(商周出版)、《如果活到80歲》(方言文化)、《高年級的理想姿態》(天下生活)、《良醫纔敢揭發的醫療真相》(時報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