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爆兩症流行中 不只流感 「蘋果病」也增加

遊日注意,好發於兒童的「蘋果病」,在日本有病例增加的趨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近期流感疫情升溫,引起不少關注,而好發於兒童的「蘋果病」,在日本也有增加的趨勢。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指出,最近診間有不少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例,國人旅遊熱門地日本最近也在流行中,孩童回國後出現「蘋果臉與網狀紅疹」的機會相對變高,臨牀上確實感受到「旅遊相關」病例增加。

醫師顏俊宇在臉書粉專指出,近期一位5歲男童被媽媽帶來看診,臉頰、手臂上的紅疹已持續兩週,進一步詢問後得知,一家人兩週前纔剛從日本旅遊回來,男童回臺後出現輕微感冒、微微發燒,接着開始長紅疹。

顏俊宇表示,男童經檢查後,喉嚨沒有化膿、沒有草莓舌、皮疹沒有砂紙般粗糙感,因此先排除猩紅熱,研判應是傳染性紅斑,也就是俗稱的「蘋果病」。他補充說明,日本今年蘋果病通報數有上升趨勢,近期旅遊返臺的孩童出現蘋果臉與網狀紅疹的比例也變高,臺灣目前仍以散發個案爲主,但臨牀上明顯感受到旅遊相關病例增加。

顏俊宇解釋,蘋果病好發於5至15歲兒童,名稱源自「臉頰像被打了一巴掌般的蘋果紅」,通常透過飛沫接觸傳染,在臉紅出現前一週最具傳染力,出疹後反而較不會傳染。

1.前驅期(1至2天):輕微發燒、頭痛、喉嚨痛、倦怠、感冒樣症狀。

2.皮疹期:臉頰開始鮮紅,1至4天后會出現網狀蕾絲樣紅疹,多發生在手臂、身體,通常不癢也不痛。

3.波動期(2至4周):紅疹會忽明忽暗,遇到運動、日曬、洗熱水澡、情緒激動時,就會變明顯。

顏俊宇指出,通常不需要使用特效藥,一般退燒藥物、多休息、多喝水治療即可,多數孩童1至2周就好,網狀紅疹可能會持續4至6周,但不會留下疤痕,感染後多半會終身免疫,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

顏俊宇提醒,孕婦若感染,可能會影響胎兒,導致貧血或水腫;溶血性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再生不良性貧血;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後病程較長、可能會有持續貧血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