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酷熱或加劇全國性大米危機:缺水的稻米種植區正蟲害氾濫

財聯社8月6日訊(編輯 馬蘭)日本今夏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溫乾燥天氣。據日本氣象廳稱,今年6月和7月的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新高,僅7月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地點總數就有4565個,是2010年有可比數據以來最多的一年。

與此同時,日本夏季的降雨量卻創下歷史新低。氣象部門表示,這是由於強大的高壓系統阻礙了雨雲的形成。

數據顯示,日本很多地區的降雨量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作爲稻米主要產區東北和北陸地區降雨量只有過去的13%和8%。這一嚴峻形勢引發了人們對稻米產量的強烈擔憂。

一位日本稻農表示,他在大約七公頃的土地上種植水稻,現在不得不用塑料水箱從1.5公里以外的水道運水澆灌作物,但他認爲這種補救難以長久。

日本東北和北陸地區的水壩也已經“捉襟見肘”,部分水壩的蓄水量已經降低至10%以下甚至到0。一名大壩管理員指出,如果不下雨,他管理的大壩將在大約兩週內完全枯竭。

大米危機2.0?

日本農林水產省週一表示,截至7月27日當週,日本全國約1000家超市銷售的大米平均價格爲每五公斤3625日元,爲10周以來首次上漲。

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大米平均價格較一週前上漲了40日元,是由於因此政府儲備糧推出量略有下降。此前,在大米零售價格一年內翻了一番後,日本農林水產省動用了儲備庫存以增加供應。

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週二表示,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並保持危機意識,以防止高溫造成的損害。政府將爲病蟲害防治和抗旱措施提供支持。

由於高溫,日本一些稻米種植區已經臭蟲氾濫。日本氣象部門預計,部分乾旱地區可能會在8月迎來降雨,降雨量或恢復甚至高於正常水平,但其仍不足以完全解決持續性的缺水問題。

這意味着今年日本的稻米供應可能受到嚴重衝擊。2023年時的極端高溫就曾損害了日本大米的質量,導致去年出現嚴重短缺,而政府對供求關係的誤判又加劇了短缺。

日本大米價格較去年已經翻倍,其也成爲衡量日本家庭通脹壓力的典型商品,並間接引發了日本執政聯盟在兩院都失去多數席位的政治窘境。

日本首相石破茂週二表示,日本政府將打破數十年來的政策,鼓勵農民不受大米產量的限制,以增加水稻種植。此舉可能將贏得農業部門的支持,並緩解消費者對生活成本飆升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