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院大選假消息泛濫 引發排外主義疑慮
日本參議院大選3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楊明珠東京19日專電)日本參議院選舉將於20日投開票,外國人議題成爲選戰焦點。根據觀察,社羣媒體上有關「外國人」的相關貼文正在增加,各政黨的訴求也愈來愈強烈,不過網路上的假消息頻傳,引發煽動排外主義的疑慮。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調查過去1個月,在社羣媒體X與「參議院選舉」或是「選舉」有關的關鍵字推文,「外國人」的相關貼文最多,高達119萬則,其次是「消費稅」的67萬4000則。「物價上漲」有18萬8000則,「關稅」11萬8000則,「年金」有14萬6000則,與「米」相關的則是14萬2000則。
類似情形不止出現在X,在Threads、Instagram、YouTube、TikTok都有類似情況。然而,社羣媒體流傳不少不實資訊,甚至有些是候選人在街頭演說時散佈。
其中,「外國人增加導致治安惡化」在網路引發廣泛討論,實際狀況是否如此?
根據「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國際關係部部長是川夕整理的數據,過去30年間,日本的外國人口從約130萬人增加至370萬人,成長近3倍。另一方面,被檢舉的外國人數呈現下降趨勢,從2005年的1萬4786人,減少至2023年的9726人。
是川夕表示,「從過去30年的趨勢來看,儘管外國人數量增加,涉及的刑法犯罪案件數反而減少。」
他也分析,在犯罪率方面,「無法說外國人比日本人更高。」如果單純把犯罪案件數除以人口數,外國人的犯罪率確實比日本人高,但是外國人口以年輕人居多,日本人口卻包含嬰兒和老年人,「這種單純的數字比較沒有意義。」
網路上有人說,「非法滯留的人數持續增加」,不過根據法務省統計,其實非法滯留人數已經減少至20年前的1/4,近年來幾乎都是持平狀態。
還有人說,「外國人犯下的案件比較兇惡」,這種說法也不成立。從犯案傾向來看,日本人和外國人的犯案類型沒有顯著差異。
此外,有人主張,「都是僱用外國人的成本較低,日本人的薪水纔沒辦法上漲。」
從資料來看,截至2024年10月底,在日本工作的外國勞工人數達到約23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根據2024年的薪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外國勞工平均月薪爲24萬2700日圓,平均年齡爲32.8歲。相較下,日本人平均月薪33萬400日圓,平均年齡44.1歲。日本人不僅薪資較高、年齡也較大。
不過,外國勞工的薪資會因爲簽證種類而有很大差異,像是取得永住資格,以及身爲日本人配偶者,平均月薪都會比較高。
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部的副主任研究員鈴木智也表示,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外國勞動者流入日本,會對國內薪資造成顯著的壓低效果。
鈴木表示,在住宿業和餐飲業這類對外國勞工依賴程度較高的產業,無法否認可能會對日本人薪資產生壓低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這些外國人大多從事日本人不願意做的工作,雙方沒有構成直接競爭,對國內整體薪資的影響較小。」
日本社羣媒體還流傳,外國人在醫療與生活保障方面受到「優待」,然而,日本媒體進行事實查覈後發現,真實情況與流言大不相同。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在X被大量轉發的內容之一,是關於國民健康保險(簡稱國保)的貼文。文中稱「外國人積欠的費用每年高達4000億日圓(約新臺幣790億元)」。
根據日本法規,外國人在日本的在留時間如果超過3個月,且沒有加入工作單位的健康保險組合,就有義務加入國保。厚生勞動省4月針對150個市區町村進行統計,以去年4月至12月的繳納狀況來看,外國人平均繳納率是63%,包含日本人在內的全體繳納率是93%,確實有外國人偏低的情況。
不過,即使把日本人在內的欠繳金額都納入,2022年度國保的欠費也只有1457億日圓,所謂「每年4000億日圓」根本是一個大灌水的數字,厚生勞動大臣福岡資麿15日也在記者會上澄清這是假新聞,卻還是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此外,外國人對於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財政方面其實也有貢獻。根據調查,2023年度支付的保險費中,外國人繳納費用佔4%,但實際上,外國人使用的費用僅佔總醫療費用的1.39%。
另外,還有領取生活保護津貼的流言。社羣媒體流傳「領取生活保護的家庭中,有1/3是外國人。」但是,根據厚生勞動省資料,2023年度領取生活保護津貼的家庭有165萬478戶,其中戶長是外國籍的只有4萬7317戶,佔比約2.9%,距離1/3相當遙遠。
爲何這次參議院選舉,社羣媒體會出現如此多針對外國人的中傷?國際基督教大學副教授橋本直子分析,近年來訪日客增加、外國勞工規模擴大,再加上經歷疫情,很多人產生一種「外國人突然變多了」的感覺。另一方面,一般民衆的生活在過去2、3年比較艱難,可能產生了一種落差感。
橋本表示,在歐美國家,選舉期間散播有關外國人的錯誤資訊,或是誇大數據,早已經是很常見的情況,但在這次參議院選舉,日本首次出現了類似現象。
她指出,當內政出現問題時,把責任歸咎於外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等外部因素,以此來強化內部團結,從以前就存在這種傾向。然而,現在有愈來愈多政治人物發表未必基於事實的偏激言論,像是「你們的生活會這麼苦,都是因爲外國人」、「把外國人趕走,生活就會變好」,這類情況正在增加。
橋本表示,日本面臨少子高齡化與人力不足,若要維持經濟、產業正常運作,無法避免接納一定程度的外國勞工與外籍居民。目前的狀況是,各黨在競爭「誰的政策對外國人更嚴苛」。假若真的受到這些極端言論影響,最終制定出扭曲的政策,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