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民黨失去過半優勢」 石破茂撐得住?

▲日本參議院大選自民黨失利。(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日本首相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在7月20日參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這是自1955年自民黨創黨以來,首次在參衆兩院雙雙失去過半。NHK報導顯示,自公兩黨僅拿下47席,未能達到維持參議院主導權所需的50席。雖然石破茂表示「會堅守首相職位」以繼續與川普政府進行關稅談判,但黨內外要求他爲選舉失利負責、交棒他人的呼聲迅速升高。

這次選舉的背景,是日本陷入物價上漲與薪資停滯的雙重壓力,退休金減少也引發高齡選民不滿。再加上美國對日本汽車祭出關稅威脅,對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構成重大挑戰。

石破的關稅談判策略備受質疑,被批評爲過於理想化。若談判失利,恐將進一步動搖政權基礎。

另一方面,右翼民粹政黨「參政黨」在這場選舉中崛起,預計將取得最多22席,雖然無法直接主導政策,但反映出社會基層對經濟困境與政治菁英失能的深層不滿。該黨主張「日本優先」、反移民、反全球化,並善用YouTube等新媒體操作輿論,展現極右言論在經濟焦慮之下的吸引力。

石破茂是否下臺不是他說了算 日本正迎來新政治轉向信號

這場選舉結果表面上是石破茂的個人挫敗,實際上卻凸顯了三個更深層次的政治訊號:

第一,自民黨內部權力板塊正在移動,高市早苗等潛在接班人正評估是否提早接班,關鍵在於她們是否相信石破能夠成功處理美日關稅談判。如果黨內判斷他撐不下去,就會逼他下臺;反之,若有人認爲自己上臺也不見得談得更好,就可能讓石破先「背黑鍋」,等待談判結束再動手。換句話說,石破的政治命運已非操之在己。

第二,日本經濟處境愈發嚴峻。川普政府強硬的經貿立場,讓依賴出口的日本面臨「避無可避」的對撞。石破提出的零關稅交換政策進展不明,若無具體成果,將成爲政敵逼宮的完美理由。而日本GDP今年第一季出現負成長,加上日圓貶值壓力持續,讓經濟焦慮進一步轉化爲政治動能。

第三,極右聲浪成爲政治裂縫的催化劑。參政黨雖然席次有限,但象徵意義巨大。他們善用數位媒體,將反移民、反全球化與陰謀論包裝成爲對抗菁英的「庶民正義」,成功吸引對現狀失望的選民。這是日本近年來少見的極右主義政治進入主流賽道的表現,背後不只是價值選擇,更是一種對「失落經濟」的焦躁反應。

石破茂或許能堅持在首相位置上拖延幾周、甚至幾月,但若無法在經濟議題上創造突破,他的命運早已寫在牆上。而對日本而言,這場政治更替不只是領導人換人坐,更可能預示着日本主流價值的微妙重組。

在經濟停滯與外部壓力交迫之下,日本社會對穩定的渴望正與對現狀的不滿交織,未來政局更可能出現激烈擺盪,不論接棒的是高市或是另有其人,想讓日本重新站穩腳步,註定不會輕鬆!

▼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果。(圖/記者張方瑀制)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