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26年度國防預算再創新高 戰略意涵、政策建議解析
▲經查2022─2026五個年度,日本爲應付中國海空軍的持續威脅,國防預算年年增加,迄2026年度國防預算已經高達8.75兆日圓,創歷史新高。(圖/路透)
●作者 / 臺灣智庫國防安全小組
過去幾年,日本面對中國解放軍海空軍與海警在其周邊海空域的入侵威脅,以及在釣魚臺海域海警不斷入侵領海的事件,都讓日本國家安全面臨空前未有的挑戰。對於中國海空軍及海警數量旁大的機艦隊挑戰,日本必須擴充其部隊及裝備,才足以應付日益嚴峻的周邊安全情勢,故國防預算的持續增加是無法迴避的議題。
經查2022─2026五個年度,日本爲應付中國海空軍的持續威脅,國防預算年年增加,迄2026年度國防預算已經高達8.75兆日圓,創歷史新高。
本文分從近兩年中國機艦入侵日本領空(海)、日本2022─2026年度國防預算概情、戰略意涵及政策建議等面向,分析如後。
近兩年中國機艦入侵日本領空(海)
日本防衛省在2025年的日本《防衛白書》指出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其認爲中國是日本和國際社會的問題,並謂這是日本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勢,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
尤其,當中國海空軍活動範圍愈來愈廣,延伸區域包含東海、日本海等海域。由於中國解放軍與海警機艦持續擴大活動範圍,入侵日本領空與領海的事件時有所聞。該《防衛白書》以2024及2025年解放軍機艦入侵日本領空與領海爲例,相關情況綜整如表。
日本2022─2026年度 國防預算概情
隨着解放軍海空實力的提升,其巡弋範圍也愈來愈遠,甚至常發生侵入日本領海與領空的情事,對日本國家安全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另外,中國海警船也仗其噸位大,常常進入釣魚臺12海里。面對中國解放軍海空軍及海警的日益進逼,日本政府不得不年年調高國防預算,經檢視日本2022─2026五個年度,其國防預算年年調高,積極應對中國解放軍海空軍及海警對其周邊海空域的侵擾。
日本2022至2026年度國防預算,以及GDP佔比,綜整如表。
戰略意涵
日本爲應對中國解放軍海空軍及海警的威脅,過去幾年陸續調高國防預算,近期防衛省官員指出,2026年度的國防預算達到8.75兆日圓,反映出日本週遭安全環境的緊張情勢加劇。日本不斷調高國防預算,其所凸顯之戰略意涵,概可歸納如後。
首先,毫無疑問地,日本政府爲應對中國海空軍及海警的侵擾,在過去幾年已經陸續增加國防預算,用以擴充軍備,特別是針對日本西南諸島的防衛,包括擴充監視設備、雷達、強化電子戰能力,以及在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及奄美大島等地區部署地對艦與地對空部隊。
尤其,日本防衛省更決定在離臺灣最近的與那國島部署升級版的「03式中程地對空飛彈」,設置射擊場及彈藥庫,以及成立有關監視、雷達及電子戰部隊,全面強化與那國島防衛力量,而要達成這些目標都需要增加國防預算以爲因應。
其次,從表二得知,2023年度日本國防預算已逼近7兆日圓,2024年度更向8兆日圓大關邁進,2025年度來到8.7兆日圓,2026年度創歷史新高,達到8.75兆日圓。其國防預算從2022年度到2025年度增幅速度較快,2026年度較2025年度則是微幅增長,惟2026年度國防預算的GDP佔比,則呈現略減情況。
再次,日本年年調高國防預算已經成爲一個趨勢,特別是在美國川普(Donald Trump)總統要求各國提高國防預算的情況下,日本2026年度國防預算GDP佔比僅爲1.37%,增加國防預算是日本政府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2026年度國防預算規劃3,130億日圓,用於研發各類無人機,較以往增加兩倍,顯示防衛省大幅提升無人機儲備能量,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周邊安全環境。
政策建議(代結語)
日本面對中國海空軍及海警的持續威脅,以及美國川普總統要求各國提高國防預算的雙重壓力下,逐年調高國防預算已是不得不爲的事情,由於日本2026年度國防預算GDP佔比僅爲1.37%,未來調整空間仍然很大。
反觀我國面臨中國海空軍及海警侵擾程度比日本更爲嚴峻,因此我國對國防建設資源應有更縝密規畫,研提政策建議如後。
(一)綜合評估敵情威脅採取應對措施
我國面臨中國軍事威脅日益加劇,中國解放軍欲以武力統一臺灣的傳聞甚囂塵上。同樣地,日本週邊海空域不斷受到解放軍海空軍與海警所屬機艦的侵門踏戶,威脅程度也有增無減。我國應綜合評估解放軍對臺政治、經濟、軍事與心理等層面的影響,並將具體可行反制措施納入政府施政。此外,視情況與日本官方及二軌就中國威脅交換意見,形成合作共識。
(二)精細國防預算編列並律定其優序
國防預算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政府總體資源就這麼大,國防預算分配的資源愈多,勢必排擠其他預算,故國防預算的編列應針對敵情,考量建軍備戰所需,將預算配置律定優先順序,使預算能獲致最有效運用。特別是,針對效能不彰的施政,應勇於檢討修正,將資源重新配置在其他迫切需求項目,以達撙節國防預算之目標。
(三)考量與美日菲建構防衛國際鏈結
總統賴清德曾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做爲行動指引,包含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加強與民主國家合作及建立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力,以團結的民主臺灣爲全世界做出更多貢獻。其中國防力量的建構是確保臺灣不受中國侵略的最大保障,另與民主國家合作也是重要的目標,當然也包括有關防務的合作。有關單位應在此指導之下,積極推動與民主夥伴在防務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與第一島鏈國家日本與菲律賓的合作,更是意義重大。
(四)提出軍備研發與生產合作降成本
由於中國持續擴張軍備,並擺出武力恫嚇周邊國家的態勢。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各民主夥伴提高國防預算,更是讓各國在增加國防預算上,面臨極大壓力。
既然增加國防預算已經是必須推動的事項,我國應直接面對問題,並尋求在不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的情況下,達成防衛戰略目標。
是以,有關單位可以先研究,並適時提出我國與日本相關的優勢軍備,例如,戰機、軍艦、潛艦、無人機、量子與太空技術等,共組研發與生產團隊的構想。
此合作構想具有以下優點,一則降低兩國在戰機、戰艦(含潛艦)、飛彈與無人機的研究費用,另一則減少武器獲得成本,同時也可考量提供菲律賓及其他民主夥伴,進一步控制整體成本。
以臺日在軍工產業各具優勢的條件下,兩國合作可謂強強聯手,有助於兩國將國防預算控制在合理範圍,同時增加國防預算的運用效能。
▼以臺日在軍工產業各具優勢的條件下,兩國合作可謂強強聯手,有助於兩國將國防預算控制在合理範圍,同時增加國防預算的運用效能。(示意圖/國防部發言人粉絲專頁)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