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半導體「國家隊」破產!日專家:將客戶從陸拉走太難了
日專家:將客戶從中國拉走太難了,日本半導體「國家隊」破產 。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引述新華財經消息,本月中旬,日本功率半導體晶圓代工廠JS Foundry申請破產。1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76億元)的債務如巨石壓頂,宣告這家成立僅兩年半的「國家隊」企業徹底崩塌。
作爲日本首家獨立晶圓代工公司,JS Foundry成立於2022年12月,由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等政府背景機構旗下的基金聯合投資,曾被視作日本老牌半導體工廠轉型的典範,肩負着強化供應鏈、滿足日本國內半導體需求的艱鉅使命。
功率半導體,又稱電力電子器件或功率電子器件,是電子產業鏈中最核心的一類器件之一,主要用於實現電能轉換和電路控制。JS Foundry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電力流量調節,應用於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列車等大型電力設備中。
多名受訪者和分析人士指出,公司破產的根源,在於JS Foundry對銷售、市場環境以及中國競爭對手的三重誤判。
據他們介紹,其實自成立以來,JS Foundry在盈利方面就舉步維艱。到了2023年下半年,日本國內電動汽車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不及預期,讓本就艱難的公司雪上加霜,他們接不到任何大額訂單。
隨着與美國安森美的生產合作終止,JS Foundry的銷售額更是從成立首年的100億日元驟降至2024年的26億日元,一步步滑向崩盤邊緣。
2024年,從其他半導體企業跳槽而來的一名銷售代表更驚訝發現,從安森美調來的550名員工中,多數負責生產管理、物料採購等工廠內部事務,毫無外部銷售經驗,不知道如何與客戶溝通。甚至在公司成立一年後,仍有銷售人員從未拜訪過客戶。
加之中國廠商實現技術突破後持續擴產,競爭力不足的JS Foundry更難以拓展市場、爭取新客戶,資金週轉隨即吃緊。
「日本在邏輯晶片小型化競爭中落後了,但我們曾堅信自己在功率半導體領域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從未想過中國技術會追得這麼快。」JS Foundry的首席執行官酒井明彥坦言。
在全球競爭對手都普遍採用8英吋晶圓生產的情況下,JS Foundry唯一的新潟工廠仍沿用6英吋晶圓,生產效率低下,難以吸引客戶。
這座有着40餘年歷史的工廠,本被寄予厚望,成爲老舊半導體工廠復興的標杆。
但酒井回憶道,2024年10月,他和投資方Mercuria Investment的高管曾試圖與中國家電製造商的本地供應商達成交易,提議爲其新款空調代工晶片,卻被中方報價震驚:多家中國企業能夠生產同等質量的產品,每片晶圓報價僅爲1.8萬日元,遠低於JS Foundry的4萬日元。
垂死掙扎到了2025年,情況依舊沒有好轉,這讓酒井感到公司「撐不到春天了」。
破產前夜,JS Foundry試圖抓住兩根救命稻草:一是日本中央政府與新潟縣政府承諾的數十億日元設備投資補貼「輸血」,二是與一家聞所未聞的臺灣半導體企業談判合作,引入資本「續命」。
然而,最終政府補貼始終未能到位,企業合作談判也於4月破裂,JS Foundry無奈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
近年來,隨着中國競爭對手的崛起與加速佈局,全球功率半導體制造行業開始「洗牌」。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數據,2024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半導體供應商前十中,中國企業佔三席,合計市場份額達8.8%。
「現在已經很難將客戶從中國拉走了。如果沒有顯著技術領先優勢,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Omdia的首席顧問Toshiya Suzuki說。
日本生產了全球超過40%的「傳統晶片」(傳統晶片,泛指採用相對成熟製造工藝生產的集成電路,也被稱爲「成熟製程晶片」),而JS Foundry的破產,凸顯出成熟技術持續發展的艱難。
面對中國企業在產能、技術及成本競爭力上的提升,日本電子業曾在液晶面板、電池等領域因低估新興對手而陷入困境。如今的半導體行業正面臨着同樣的挑戰。
JS Foundry的一名前高管憂心忡忡,「照這樣發展下去,日本剩下的老舊半導體工廠還會有更多走向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