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和但斌互懟,結果都被封了!

昨天,財經圈又出了一個熱搜。

那就是經濟學家任澤平和基金大佬但斌因爲股市的事互懟之後,被封了。

這兩個人因爲近期對於股市的看法不一樣,所以兩個人在近期股市的觀點上發生了分歧,然後互懟了起來。

但斌的主要觀點就是,當時在國慶節前夕,一些對股市預測錯的專家們,應該出來道個歉,不能胡亂預測之後發現情況不對就躲起來當縮頭烏龜,當什麼事都沒發一樣。

而任澤平呢,則表示這時候說這種風涼話,就是缺乏底線和職業道德,而且任澤平還把這次的互懟上升到了民族大義的高度上,表示這時候看空一些東西,就是不跟國家站在一起,還勸一些人千萬別在這時候當漢奸。

在經過幾輪迴合的互懟之後,這兩個財經圈的“大佬”,就雙雙被禁止關注了:

這兩個人說的觀點到底誰對誰錯,我不知道。

但是當看完這兩個人的互懟之後,我是覺得挺搞笑的。

爲什麼搞笑呢?

因爲這兩個人,其實都是非常精明的財經圈的頂層人士。

而只要有點正常的行業常識都知道,兩個在金融圈、財經圈都很有地位的大佬,他們對外說的每一句話,大概率都是代表自己背後的資本利益的。

然而搞笑的是,任澤平這位金融圈財經圈的資本大佬,竟然搬出了民族大義和道德觀來當成與同行交鋒的論據,這點我是沒想到的,也是讓我覺得很搞笑的。

任澤平是什麼人?

任澤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國家級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等職務,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東吳證券特邀首席經濟學家……

一個這麼精明的金融經濟分析大佬,在互懟的時候,竟然不用數據來駁斥對方,而是用民族大義、道德觀、底線、漢奸這種詞來駁斥對方,這是不是太搞笑了點?

一個精明的分析師,如果最後只能用民族大義和道德觀來駁斥同行的話,這說明了什麼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手上的數據已經沒辦法讓他打敗對方了,所以他就只能用民族大義和道德觀來威懾對方了?

在股市這種真金白銀的地方,身爲一個資深的經濟分析師,竟然用道德來說事,這是讓我沒想到的。

當然,我認爲任澤平的這些觀點好笑,並不是說我就支持但斌的觀點。

畢竟但斌說的那些東西,並不是說就一定是對的。

因爲你要相信一個事實,那就是一些精明的分析師,他們所說的很多話,其實都是爲了他背後的利益而說的,並不是他有多高尚或者多無恥纔會這麼說……

股市圈,其實就是資本圈。在股市這種財富橫流的地方,這裡的頂層人士之所以能成爲頂層人士,那就意味着他們在這裡都是以理性作爲行事準則的——所以任澤平身爲一個在財經、資本圈摸爬滾打那麼多年過來的人,在這種時候竟然扯道德觀,這其實是有點尷尬和搞笑的。

一個事實就是,在資本或者利益面前,是很少有什麼道德觀可言的,在這種情況下,大佬們信的,都是極致的理性,以及冰冷的數據。

能在財經圈、資本圈摸爬滾打幾十年還能活下來的大佬,腦子一定是極致理性的,因爲如果這些人平時只憑道德做事,那他們早就在這個圈子裡餓死了。

在一些圈子裡,想讓利益得以維持,必須要靠理性,而不是道德。

舉個直觀點的例子,假如有個人在澳門或者拉斯維加斯對你說,你只要給他一千塊錢,那他就會給你豎起一個大拇指,然後誇你道德高尚,請問你會幹嗎?

我想是個正常人都不會幹。

只有那些把臉面看得比利益還重的人,纔可能會去幹這種事。

所以說,在一些利益圈子裡,如果你耳根子軟,天生就喜歡聽好話好的話,那麼這種時候,你在這個圈子裡大概率就是隻有被收割的份。

這就是爲什麼一些人總是被收割的原因——因爲他們平時就只挑他們喜歡聽的聽,這種處事準則,如果不被收割,你覺得還有天理嗎?

文章的最後,我想說的是,任澤平和但斌被封,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也暗藏着某些信息。那就是:在面前還具有諸多不確定性的行業環境下,上面很可能是不希望一些人跳出來大肆發表自己的觀點的——無論你是說好聽的還是不好聽的。

因爲目前上面想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讓市場和大衆自己去分辨這個撲朔迷離的行業環境,由大家自己思考後自己做決策自負盈虧,而不是要一些所謂的專家、大佬來說好話引導大衆——因爲這些話多的人在這種時候跳出來說話,倘若事情成了,那他們往往會攬功摘桃;倘若事情不成,那他們往往只會拍拍屁股走人——你說誰會喜歡這種人呢?楊修的結局難道還不夠直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