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與汽車廠“雙向奔赴”!優必選譚旻:已接到車廠超500臺意向訂單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時間回溯至2023年12月29日上午,萬衆矚目下的Walker S緩步走向了港交所舞臺中央,敲響銅鑼——這也意味着,廣東拿下了“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而聚光燈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優必選在做什麼?

2024年2月,Walker S系列人行機器人在蔚來第二先進製造基地總裝車間落地實訓,完成了質檢、貼標等工作。此後,其開啓了向車廠的加速奔跑,先後進入極氪5G、一汽-大衆、奧迪一汽、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並同3C企業富士康、物流企業順豐達成合作……目前,Walker S系列已成爲全球進入最多工廠實訓的人形機器人。

2月5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穗召開,機器人照舊是這場新春第一會的熱詞。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現身會場,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聊了聊人形機器人進汽車廠打工的事。

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Walker S進入汽車廠是雙向選擇,前者需要後者的數據採集、後者也仰賴前者解決“數字藍領”不足之困,優必選在工業場景計劃分三步走,現已進入量產前的POC測試,預計將在2032年之前實現規模化商用。

南方財經:爲什麼優必選選擇先進入汽車廠?

譚旻:並不是優必選選擇了汽車市場,實際上這是傳統產業和新科技的雙向選擇,是產業選擇了人工智能、選擇了人形機器人作爲升級改造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是全球範圍內擁有最多數字化工廠的國家,先進的數字化工廠首先是在汽車行業爆發的。過往的幾年中,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急劇攀升,特別是在數據採集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一點對於人形機器人積攢核心能力至關重要。

同時,汽車廠在高速發展中,也面臨着缺工、少工的突出挑戰,特別是在所謂的“數字藍領”方面,而人形機器人可以說是解決這個困境的最優選項。

南方財經:Walker S的實訓是怎樣的合作模式?有哪些標誌意義?

譚旻:是客戶付費的模式。我們會簽訂戰略合作,且這種合作不是一次性的,一般會延續1—2年。這意味着,在全球範圍內,優必選率先跨過了“秀肌肉”的階段,從實驗室走進了工廠,從仿真模擬場景走到了真實的產業環境中去。

南方財經:成本仍舊是人形機器人落地的最大挑戰嗎?市面上一些其他人形機器人成本已經降至10萬元以下,是否意味着它們能更快落地?

譚旻:去年我們已經成功把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降到了50萬元左右。但其實在人形機器人真正實現產業化應用之前,成本並不是第一要素,人工智能能力纔是。

當前,人形機器人還處在產業化初期,其最大成本是研發成本。以優必選爲例,2021—2023年,我們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都在40%到50%之間,每年約投入1億元美金用於研發。比重高,但金額遠遠比不上特斯拉的擎天柱等國外企業產品的研發投入。近期,大家都在探討deepseek如何用更少的訓練成本實現接近ChatGPT的效果,我們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做的實際上也是類似的事情。

接下來正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黃金十年,最核心的是研發,是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特別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也正因如此,我們一直在加強實訓力度。眼下,單機成本意義不大,機器人再便宜,如果沒有核心的AI能力,工廠也不會使用。

南方財經:廣東對於優必選積攢這種核心能力有怎樣的助益?

譚旻:廣東擁有8個萬億元級的產業集羣,1.5億人的常住人口,給人形機器人提供了最多的實訓和商業化場景;同時,這裡還有着完善的機電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其工業製造場景同科技創新能力結合起來,造就了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的優勢環境。

南方財經:優必選在工業領域的商業化路徑計劃分幾步走?現在已經走到了哪一階段?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動作?

譚旻:我們在新型工業化方面的部署計劃分三步走。

第一個階段,我們主要是進行全產業鏈調研,深入新能源汽車廠、精密電子廠、物流企業等場景瞭解行業現狀和需求,研究是否以及如何適配人形機器人。這個階段花了優必選大約12個月的時間。

接下來第二個階段,我們的人形機器人要在這些工廠進行12-24個月的實訓。這可以被視爲量產前的準備,這個過程主要是爲了測試單臺或多臺機器人進入產業後的協作是否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可持續性。到目前爲止,我們已經驗證了多項人形機器人作業功能,包括打膠、車身檢測、貼標、分揀、物料搬運等等。

也是在這個階段,優必選已經提前從新能源汽車這個單一的生產場景,走進了順豐、富士康的工廠,實現了汽車、精密電子、智慧物流三大核心場景的全覆蓋。

今年,我們的實訓會進一步從每家工廠部署3—5臺擴展到20—50臺,由此來驗證人形機器人多工位、多機協同,這也是量產前的最後POC測試。邁過了這個關,優必選就有可能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量產。

目前,我們的人形機器人已經接到了來自車廠超過500臺的意向訂單,目前也在加緊生產中,因此今年會實現小規模的量產交付。

南方財經:您預計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大規模落地還需要多久?

譚旻:第二階段優必選預計要走兩年,從2025年到2027年;2027年之後的五年內,也就是到2032年前,我認爲是有希望進入人形機器人規模化商用階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