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有了團體標準:按下肢運動、上肢作業等分4個等級

10月28日下午,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在滬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10月28日下午,在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指導下,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在上海浦東的模力社區召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地中心)聯合行業內頭部企業和機構,共同發佈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領域正快速發展。爲統一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語言,規範人形機器人技術產品的發展路徑,奠定人形機器人大規模研發生產應用的基礎,需要定義人形機器人領域相關術語,並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產品進行分類分級。

當日發佈的團體標準《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定義了人形機器人通用、結構、智能相關的術語名詞,從結構外觀、移動方式、智能模型等方面進行指導分類,按照具身智能、下肢運動、上肢作業、應用環境等作爲分級要素,將人形機器人劃分爲L1-L4四個技術等級。該標準適用於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團體標準《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規定了具身智能技術領域的智能化等級劃分依據,採用系統功能性、自主性、泛化性的分級原則,按照感知、認知、決策、自主等核心能力作爲分級要素,將智能化等級從基礎到高級智能化水平劃分爲G1-G5五個階段。該標準適用於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產、評估和應用推廣。

發佈會上,全國50多家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研究院所一同發起《共建具身智能語料數據生態》的倡議,同時舉行了《具身智能語料運營合作意向書》簽訂儀式。

團體標準和倡議書的發佈,對於我國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領域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使行業的各環節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準可依,還將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更加有序地開展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避免非良性競爭和資源浪費,爲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