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要“風物長宜放眼量”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在朋友圈拋出“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項目”的表態,猶如一顆深水炸彈,不僅引發對於人形機器人行業前景的激烈辯論,也在資本市場造成震盪,3月31日A股市場機器人相關概念板塊盤中集體大跌。

作爲一名投資人,賣在“人聲鼎沸時”是個人選擇,也是其投資哲學。資本市場無對錯之分,有看多就有看空。作爲早期批量投資人形機器人的朱嘯虎,踏準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爆發的風口。對朱嘯虎而言,行業估值的暴漲已經讓他前期投資達到甚至超過預期收益目標。

但朱嘯虎的退出只代表他個人的投資判斷,並不會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前景產生實質性影響。

人形機器人當前的熱度很高,“泡沫論”只是一家之言。人形機器人行業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衆多,有零部件、減速器、傳感器、電子觸覺皮膚以及視覺系統等,全產業鏈價值幾何,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一樁完整的生意有賣必有買,投資亦是如此。朱嘯虎的退出,同時也意味着其他投資人的進場。新進場的投資人同樣也自有判斷和預期,他們或許更加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因此願意在產業鏈更爲成熟的時候以更高的價格入場,如果放在股票市場,這屬於右側買入法則,安全係數更高。

朱嘯虎看到的是人形機器人行業高熱度下的所謂“泡沫”。新進場投資人卻有着不同的視角。政策端對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未來產業都有持續性的重點佈局,行業端技術革新頻頻,資本端仍不缺持幣候場者,消費端商業化落地初現端倪。

顯然,投資圈和資本市場的短期恐慌帶着固有的非理性,他們過度放大了單個投資人對新興行業發展的影響力。和投資者買賣股票一樣,朱嘯虎的“退出”只是再平常不過的幾次賣出操作,過度解讀更像是杞人憂天。

換個角度來看,朱嘯虎表態所引發的關於人形機器人的爭論,本質上是短期套利與長期信仰投資理念的博弈。前者早期入局現已獲利頗豐,擇機兌現收益無可厚非;後者入局時機雖晚,但長期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潛力,猶如耐心資本入局,未嘗不可。從最終結果來看,兩種投資理念都可能達到預期的收益目標。

衆所周知,在資本市場上,快牛走不長遠,慢牛才能行穩致遠,新興行業亦是如此。

新興行業的發展本就充滿着未知和挑戰。曾經的互聯網、新能源,在正式成長爲新興行業的中堅力量之前,也都經歷過質疑和爭論。正如股票市場中大牛股往往都是在分歧中步步攀升一樣,分歧有時或許不是壞事。要知道,分歧轉一致之後,往往會迎來更爲穩健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