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義診 孫啓欽每年送愛到偏鄉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孫啓欽,除了日常門診與手術,每年固定走入國內偏鄉、今年初更遠赴非洲義診,將關懷與溫暖送到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孫啓欽提供/李念庭臺北傳真)
「從醫的成就感,來自真正幫助病人解決問題」。深耕眼科逾30年,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孫啓欽,除了日常門診與手術,每年固定走入國內偏鄉、今年初更遠赴非洲義診,以行動體現「醫者仁心」,將關懷與溫暖送到醫療資源不足地區。
孫啓欽分享,自己來自高雄,家境並沒有特別富裕,但從小就有強烈正義感與悲憫之心,班上有脣齶裂、裝義眼的同學遭欺負,他會特別生氣並出面制止;路上遇到窮人乞討,也總會上前關心、幫忙。仗義行俠的個性,加上成績優異、家人觀念,自然走上醫學這條路。
從高醫大畢業後,他決定到北部闖一闖,申請上林口長庚內科住院醫師,但第一年接連幾位病患離世,讓孫啓欽心裡十分難受,隔年恰巧住院醫師重新招募,因緣際會轉入眼科。
孫啓欽堅信,醫師不應侷限臨牀,也要不斷學習、拓展視野、接受新知與挑戰。因此,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2000年繼續攻讀博士班,並積極投入研究、教育、行政工作;也固定每年到澎湖替長者義診,至今已逾10年,並定期到臺東、埔里,爲弱勢孩童進行眼科檢查。
回憶義診初期,孫啓欽坦言,只有他一個人問診、檢查,連儀器設備都沒有着落,真的很困難。然而,「有願就有力」,播下一顆種子,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凝聚在一起,在他積極號召之下,如今已有固定廠商、基金會贊助,院內團隊也很樂意幫忙。
孫啓欽說,這些偏鄉的弱勢孩子,很多曾受家暴、性侵,很令人不捨,希望透過實地關懷,讓他們知道「有人在乎自己」,也希望孩子們「今日手心向上,明日手心向下」,未來也要幫助他人、將這股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除了在國內偏鄉奔走,孫啓欽今年2月也踏上非洲大陸,到史瓦帝尼進行義診。他分享,當時遇到一名男童小清,患有先天性白內障、裸視視力僅0.1,嚴重影響學習與社交,小清個性十分畏縮、內向,令他很是心疼。
由於當地資源極爲匱乏,孫啓欽協助安排小清跨海來臺,在長庚接受完整檢查和治療。今年5月,小清也出席記者會,分享術後感想,並感謝孫啓欽的幫助,讓他重見光明,也變得愛笑、有自信。
隨着3C時代來臨,孫啓欽觀察,白內障不再是老人專屬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且人數持續上升,呼籲民衆減少使用3C產品、保持正常作息、適度補充抗氧化物質如蔬菜、水果,並做好紫外線防護,好好守護自己的靈魂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