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廣州臺商協會會長王慶祥:臺商在陸不易做大 但抵抗力強

廣州臺商協會會長王慶祥表示,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素來偏向穩健且保守,「雖然不容易做大,但是抵抗力較強」。圖/王慶祥提供

早期臺商西進大陸設廠至今,已歷經外部環境的重重挑戰,廣州臺商協會會長、大舜集團董事長王慶祥說,「現在還能在這邊的,基本上底子都還不錯」。王慶祥在陸經商逾30年,主要經營眼鏡加工出口,在「中國+1」趨勢下,大舜正前往泰國擴大布局,預計新廠於2025年底投產。

王慶祥指出,臺資和陸資企業營商存在觀念差異,大陸企業宣傳「做大做強」;臺商則是採取「做強再做大」的經營步調,截然不同的經營理念,也會引導整個企業的未來走向隨之不同。

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素來偏向穩健且保守,「雖然不容易做大,但是抵抗力較強」。進一步瞭解東莞、廣州等地臺商生態,廣州市臺協白雲分會會長張永昌也信心表示,「能在這裡留下來穩定經營的臺商,不敢說財力雄厚,但不會輕易被擊倒。」

王慶祥指出,一家企業健康的先決條件就是現金流充足,即便面對黑天鵝或灰犀牛事件都不怕;二是技術和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對客戶來說,在關稅戰90天緩衝期內,找到新的供應商並不容易;三是企業本身的資源體系足夠強壯,足以應對並抵抗來自外部衝擊。

長遠來看,各類產業甚至各家公司的戰略考量都有所不同,王慶祥說,大舜的海外佈局想得更多,「我想的是後面幾代的事」。

談到企業傳承,王慶祥認爲,海外建廠可能會涉及兩代、三代人經營,還需要考慮家族的延續,企業的大變動和佈局,都需要長遠考量,大至全球格局變動,細至親密家庭的生活安排。

面對當前全球重大變局,王慶祥從容地喝口茶並形容,企業健康度就像是人體的免疫力,過去數年來,從第一次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再到如今更廣泛的貿易衝突來襲,「身體好的企業就能克服過去,身體不好的就會倒下,現在只是又進入了新一輪企業的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