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掃描》饒舌到考古 林家鴻臺語玩文化
現任十三行博物館研究助理的林家鴻,也是音樂圈裡以「魚仔林」之名活躍的詞曲創作者與主唱。(林家鴻提供/張鎧乙新北傳真)
十三行博物館研究助理林家鴻,是曾經入圍金曲獎的饒舌歌手「魚仔林(fishLIN)」,更是長期推動母語振興的文化工作者。他在音樂與文化教育之間遊走,將臺語融入生活、融入音樂、融入博物館,把語言變成一種日常的活文化,而非被收藏在玻璃櫃裡的歷史標本。
林家鴻畢業於北科大建築系及北藝大文化資產研究所,因緣際會踏入十三行博物館,結合自身學養與語言關懷,長年投入臺語推廣與環境教育。他說,語言是活的文化,不能只是學校的入門課,更應該走入知識、專業與生活。
在博物館中,他主持以臺語爲媒介的繪本導讀、Podcast節目《考古愛講古》,讓小朋友用阿公阿嬤的語言認識史前文化,也積極爭取語言政策補助,讓節目從自翻自讀的草創階段進化爲專業配音、正規臺文的製作模式,甚至曾闖進全臺Podcast歷史類前20名。
然而,林家鴻的另一個身分,竟是「拷秋勤」與「勞動服務」樂團的臺語主唱與詞曲創作人,曾3度入圍金曲獎,並以專輯《勤人頌》榮獲金音獎最佳嘻哈專輯。他的音樂內容從不談夜店與炫耀,全取材自土地、勞動與民間聲音,延續着臺語饒舌中濃厚的社會關懷與反抗精神。
林家鴻將當代嘻哈文化與臺語結合,「臺語的音調多、節奏感強,比華語更適合說Rap。」這幾年像阿跨面、MR.GIN等臺語嘻哈創作者愈來愈純熟,用臺語講出自己的生活與風景,是最有力的文化表達。
從地下音樂場到學術講堂,林家鴻用音樂與語言雙重身分,爲臺灣本土文化開拓新的可能。他用行動證明,母語不是舊時代的遺物,而是可以說Rap、談科學、講考古的現代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