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被誇大的反共殉難故事!4月24日太原五百完人成仁紀念日

廿四日太原五百完人成仁紀念日,臺北市各界在圓山太原五百完人冢舉行公祭,參加公祭之各界代表約千餘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70/04/24 高鍵助攝影)

「太原五百完人」是官方早年作爲愛國宣傳的一段國共內戰歷史,但學者後來發現,這是一個自殺人數被誇大的殉難故事。自盡的人數大約一百多人,並沒有五百人集體自盡。

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共軍以重砲猛攻山西省會太原,守城官兵浴血苦戰,隨着4月24日太原城破,山西省代主席樑敦厚率領部屬拒絕接受投降,最後集體自殺。這個悲劇發生後,國府明令褒揚,並稱爲「太原五百完人」,以發揚捨生取義的革命精神。

【推薦閱讀】 一代人課本里的「南海血書」越南難民逃亡慘案竟是反共虛構故事 30年前預言中共武力攻臺 暢銷書《一九九五閏八月》曾轟動一時

官方把4月24日訂爲紀念日,於1951年落成位於臺北市圓山地區的「太原五百完人冢」。早年會在太原五百完人冢舉辦公祭,宣傳他們的愛國情操。1950年代,臺北市府把這一帶闢建爲圓山風景區,附近還有圓山大飯店、圓山動物園、兒童樂園、忠烈祠等景點。

臺灣省各界公祭太原五百完人典禮,圖爲會中祭典儀式進行過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9/04/24 陳明輝攝影)

陸軍總司令孫立人、臺灣省主席吳國楨曾經在太原五百完人冢的紀念碑留下題名,但他們兩人後來不見容於蔣中正總統,名字被默默塗銷。直到1988年的太原五百完人冢修復工程,因爲政治局勢轉爲寬鬆,在紀念碑上恢復這兩人的的名字。

隨着兩岸交流增加,以及更多史料的公開,學者發現當年真正自殺或被迫自殺的人數未達五百人,有些被列入者張冠李戴或查無此人,甚至還有人活着。2009年以「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羣」名義登錄爲歷史建築,2015年變更登錄理由,因爲自殺人數附會史記的「田橫五百義士」典故,不完全符合史實,但仍見證兩岸現代史及臺灣歷史教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