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生萬物》,深情呼喚“精神原鄉”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邸含瑋
近日,根據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獲獎小說《繾綣與決絕》改編的電視劇《生萬物》與觀衆見面。該劇以民國時期的魯南農村爲敘事起點,以寧、費、封等家庭的命運沉浮爲線索,用生命和土地構建戲劇張力,描繪出一幅農耕文明與現代性相互衝擊糾葛的時代圖景。
劇中農民對土地的情感,已經遠不是簡單的生存依賴,而是一種關乎生命本體意義的,甚至超越親情的倫理信仰。當主人公寧繡繡(楊冪飾)在婚禮前夕被土匪綁架後,作爲地主的父親寧學祥(倪大紅飾)在面對無法承擔的高昂贖金,以及男方家庭的壓力之時,依然不願用自己的土地進行兌換。在這裡,創作者通過一種可感受的對比手法,將土地的價值被置於與至親骨肉的生命同等地位。而劇中的其他人物,同樣對土地給予了無限的情感,他們會將“多種幾畝地”設定爲自己幾乎唯一的人生夢想。或許是這種長期單一的生產模式固化了當地的社會民俗,但在整個社會即將發生重大變革的前夜,第一聲劃破天際的“槍聲”不是土匪的綁架,也不是工作組的到來,而是主人公寧繡繡對自己命運的抉擇。
作爲本村數一數二的地主大戶之女,寧繡繡在被綁架之前,劇中並無過多鏡頭展現其性格,可以說她作爲戲劇人物的第一次性格展現,是被封大腳(歐豪飾)所救後回到村中,得知在雙方家庭的安排下,未婚夫已經與妹妹“木已成舟”後,面對遲遲未能與找土匪贖人的父母,毅然選擇嫁到普通農戶封家。可以說,寧繡繡的身上既承襲了中國農村婦女的堅韌與母性,又閃爍着超越時代侷限的個體覺醒光芒。嫁到封家之後,她也能適應自己的新身份,主動學習家務,積極幫助家庭提高收入,同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利用自己的智慧的格局來幫助丈夫、公婆,甚至鄉里鄉親。自此,她已成爲一位在命運風暴中主動搏擊、在土地倫理中尋求自我實現的主體。
劇中與寧繡繡同樣被觀衆傾注情感的,無疑是她的丈夫封大腳。他自小喜歡繡繡,得知她被土匪綁架後二話不說直接上山救人。等繡繡已嫁給自己後,起初的想法還是幫助她與前未婚夫費文典複合。當他在費家阻撓下,知道費文典無法掙脫家庭束縛之後,面對全村對繡繡的指摘,他租了吹鼓手和八擡大轎,帶着繡繡風風光光地在村子裡走了三圈,以此幫助繡繡重塑對生活的信心。封大腳雖然讀書不多,但在他的身上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一個男人的責任、擔當和樂觀。他與寧繡繡的感情線,是在窮苦生活和荒亂時局中一道靜靜流淌的卻深沉有力的暖流,直到今天也依然能融化觀衆的心。
該劇嚴守“土地倫理”這一敘事中心,一切主要矛盾、主要情節都是由此展開。劇中不迴避土地帶來的苦難與異化,卻始終將其視爲一種值得敬畏的精神維度。對當下的觀衆而言,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該劇對“精神原鄉”的一種深情呼喚。劇中人與土地的深度聯結,他們在土地上的生與死、愛與痛,喚起了當代人基因深處對“根”的原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