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揭示《掃毒風暴》中蘊涵的稀缺創作品質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邸含瑋
近日,電視劇《掃毒風暴》開播。該劇以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東南沿海城市爲背景,生動呈現了我國禁毒幹警在複雜環境中與販毒團伙展開殊死較量的精彩故事,深刻展現了我國禁毒幹警的忠誠無畏。
相比較於一般的刑偵劇,該劇首先設置了大量的不同陣營的角色,即“多線敘事”來完成總體敘事。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能夠給予觀衆一個更爲寫實的、更爲可感的社會樣貌;另一方面,也能夠爲影視劇集的多線敘事,提供若干紮實的人設基礎和敘事起點。
可以說,通過幹警的奮勇追蹤、毒販的負隅周旋、中間人的命運滑落,牽連者的人生沉浮等敘事線索的齧合推進,在有限的敘事時長內描繪出了豐富而清晰的時代地域“切片”。無論是喧囂的城鎮巷道,還是暗流洶涌的歌舞廳,都是緝毒幹警與毒販生死博弈的戰場。而這些場景所承載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展現“奇觀”。
“奇觀”的營造,是該劇多線敘事能夠達成的重要手段,這裡或許有兩層含義,一是場面的“奇觀”,如作爲當地名伶卻深陷毒癮的單身母親沈萍,爲因懲罰她而吸毒致死的兒子設立的靈堂,這些已然能夠從畫面層面第一時間俘獲了觀衆的關注;二是人物行爲的“奇觀”,如林強鋒在與內線接頭是滿臉的鍼灸,在帶隊偵查時的頭戴耳機,以及他在潛入被女大學生引入的吸毒團伙時的欲擒故縱。上述這些“奇觀”非譁衆取寵的視覺刺激,而是以一種冰冷的質感,成爲該劇快節奏敘事鏈條中,凝練多維度主題表達的戲劇性“爆點”,使一衆人物在各自有限的敘事時空內都能夠給予觀衆深刻的人物印記,保證了觀衆對該劇多層面敘事懸念的關注。
同時,所謂“快節奏敘事”,除了多人物、多線索、奇觀化表達之外,還有一個看似理所當然,實則在當下影視作品中較爲稀缺的創作品質,就是對人物內心情感的“剋制化”呈現。創作者以近乎白描的筆法來勾勒一衆主次角色的內心情感,在各種正反人物面對突發事件之後,幾乎沒有設置單純的“詠歎”場面來直白地傳遞人物的內心感受,而多是在下一個行動環節中進行展現。從而保證了該劇敘事信息的高強度輸出。
值得注意的是,該劇對所處時代風貌的精細復刻。從老式“大哥大”的笨重機身、傳呼機的單音蜂鳴,到各種家中的復古裝修風格、街市的質樸宣傳標語、晶體管閃爍的原色霓虹,無不流淌着濃郁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氣息。創作者的這種“執着”並非浮於表面,而是無論鏡頭的時間長短,只要畫面中會涉及到的部分,都能夠極盡所能地按電影鏡頭製作要求進行佈景的陳設、羣像角色的組織。這種對時代細節的雕琢,不僅是對歷史的忠實記錄,更爲劇中人物的掙扎與抉擇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土壤——我們看到的不是懸浮的“傳奇”,而是嵌入時代肌理的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