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美完全可以互利共贏

人民日報31日刊文稱,儘管中美兩國產業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更有高度互補的一面,強調中美完全可以互利共贏。(美聯社)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文稱,儘管中美兩國產業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更有高度互補的一面,並強調中美髮揮各自長處,加強投資合作,完全可以互利共贏。

《人民日報》3月31日發表署名「鐘聲」的文章,稱自1979年建交以來,中美雙向投資從幾乎爲零增長到2,60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也從不足25億美元躍升至6,800多億美元,兩國通過合作實現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文章稱,中國爲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了巨大投資機會、發展機遇,並指即使是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地緣政治挑戰更加複雜的背景下,美國企業依然看好投資中國。

文章提到,有個別美國人士提出,美國企業不在中國投資行不行?對此,很多美國企業明確表示,撤離中國不可行,在商業上更不划算。

文章續說,中國市場廣闊,競爭激烈,但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穩定的外商投資政策以及龐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與人才隊伍等優勢。

文章表示,中美投資合作的邏輯清晰明瞭,儘管兩國產業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更有高度互補的一面。中美髮揮各自長處,加強投資合作,完全可以互利共贏,達到「1+1>2」的效果。

文章還指出,美國將投資議題政治化,任意限制雙向投資,不僅無助於提升自身競爭力,更無法遏制中國發展,只會損害雙方企業和民衆的切身利益。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和3月已先後以芬太尼問題爲由,向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高達20%關稅。中國也連續祭出兩輪反制措施,包括對部分美國輸華產品加徵10%至15%關稅。中國官媒上週發文稱,面對川普擬加徵對等關稅,中國必將堅決反制。

「鐘聲」是《人民日報》以此爲筆名的國際評論,是「中國之聲」的簡稱,把「中」字改成「鍾」,取「警世鐘聲」的寓意。自2008年11月此筆名推出後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