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石油工程建設公司烏干達項目助力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道

2月19日,《人民日報》17版刊發公司所屬的石油工程建設公司烏干達項目助力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道——《以綠色理念守護地球家園》。

以綠色理念守護地球家園

在安哥拉栽下紅樹林、在烏干達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在蘇丹照顧小羚羊和鴕鳥……多年來,中國石化集團在非洲履約油氣投資和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環保優先原則,注重當地動植物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石油工程建設公司烏干達項目所在的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佔地3840平方公里,大象、水牛、長頸鹿、羚羊等多種野生動物在這片土地上生存棲息,上百隻不知名的大鳥在高空的氣流中長久地展翅盤旋,優雅舒暢。

爲最大程度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烏干達項目管理部在管線作業帶特地設計了動物遷徙通道,按照“每500米預留一處不小於30米寬的動物通道”的標準進行分區,在施工區域採用鐵柵欄、鋼管及密目安全網進行全封閉圍護和管理,並利用無人機航拍技術監測野生動物的行蹤及活動規律,避免野生動物誤入管線作業帶。

此外,項目管理部對施工車輛進行限速和尾氣排放檢測,要求車輛在行駛中遇到野生動物均主動讓路。發現野鳥在管線作業帶產卵時,會犧牲施工時間,避開或暫停相關區域的作業活動,同時進行隔離圍護,減少野鳥孵卵期間的外界干擾。

爲降低動物受傷害和人員被動物傷害的風險,作業人員身着土黃色工服,並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項目管理部同時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設備降噪專項改裝,配備隔音屏障,做好噪聲防控;在每個作業面都配備護林員,履行保護項目人員和保護動物的職責。

爲減少對生態的影響,項目管理部在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爲所有重型車輛配備溢油處理包,並在發電機等設備下方放置溢油盤,規避油料泄漏風險。爲防止外來生物入侵,所有作業設備、車輛進入公園前,必須先清洗消毒,確認無外來生物入侵風險;每天離開現場前,做到“工料盡、場地清”,將作業面當日產生的垃圾全部清理並裝車帶走。

駐足非洲大草原,項目現場車輛在公園往來穿梭,與三五成羣的大象、水牛、長頸鹿、獅子、花豹和羚羊邂逅,共同在氣勢恢宏的尼羅河岸通過,形成一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觀。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

供稿單位:石油工程建設公司

供稿:陳東 司京臺

責編:白臘輝

審覈:吳體

(中石化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