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應以完善術前制度來杜絕“美託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苗 務
繼“飯託”“酒託”後,一種名爲“美託”的營銷套路在醫美行業悄然興起。
所謂“美託”,即醫美機構預先安排在美容院的銷售人員,與美容院工作人員、醫美諮詢師等相互配合,按照事先編排的“劇本”,運用“話術”,對目標顧客實施精準“圍獵”。
這種由醫美機構、美容院和銷售人員共同編織的“劇本式圍獵”,給消費者灌輸“一整解千愁”等錯誤理念,讓消費者一步步陷入“引流-轉化-收割”的連環套中,忽略自身真正的需求,被誘導高額消費。更有人因此深陷“美麗貸”泥潭,無法自拔!
這些“美託”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行爲,已經涉嫌虛假宣傳和欺詐。2023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嚴禁在診療諮詢、就醫引導活動中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規及診療規範要求的承諾或表述,依法加大對“醫托”“藥託”的處置力度,查處商業賄賂,嚴厲打擊違法開展診療諮詢、就醫引導的行爲。
然而,“美託”“醫托”的行爲極爲隱蔽,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時常遭遇舉證困難、證明標準較高、維權成本高等難題。因此,需儘快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並加強監管,明確“美託”“醫托”的認定標準和法律責任,對無底線營銷等行爲要重拳出擊、鐵腕整治。
同時,爲監督一些醫美機構是否存在欺詐性行爲,術前談話錄音錄像制度值得在醫美行業內廣泛推廣,既能規範醫患溝通,又可以作爲糾紛解決的關鍵證據。一些規模較大的醫美機構可以率先採取這一制度,形成標杆效應,以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醫美是醫療行業中非常貼近消費者的特殊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應強化社會責任。追求美的消費者也要做足功課、理性消費,避開以容貌焦慮爲由設置的陷阱,保障好自身的健康和權益,如此,才能充分享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