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交易量增多「恐取代美元」?專家說話了
專家分析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可能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莫斯科基本上被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然而,中國大陸並未對此坐視不管,兩國愈來愈常使用人民幣交易,有專家便分析了未來美元被人民幣取代的可能性。
《新聞週刊》報導,截至2023年12月,人民幣已佔中俄交易的三分之一,金融服務集團福四通國際(StoneX Group Inc)主管迪洛德(Vincent Deluard)說,中俄緊密的貿易關係,讓中方可嘗試大規模去美元化。《日經新聞》指出,在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國際交易量首次超過美元交易量。
同時,人民幣在其他國家也日益受到歡迎,孟加拉政府批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以人民幣支付3.18億美元(約臺幣100億)建造路布爾核能發電廠(Rooppur Nuclear Power Plant)。此外,該貨幣在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也越來越普及。
迪洛德說,實現戰略自主是中國大陸的指路明燈,他強調,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對於報復美國,降低對方的影響力非常重要,俄羅斯的情況就證明了這一點,「你可以把俄烏戰爭當作催化劑。」
儘管如此,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所佔比例仍然很小,3月升至4.5%,而美元則保持在4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