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爲什麼被圖書館留言本溫暖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海市虹口區圖書館的一本讀者留言本突然在網上“走紅”了。翻開它看,裡面字跡多樣,有的凌亂,有的工整,內容也五花八門:有對飲水機水質的擔憂,有對空調溫度的抱怨,還有小朋友的塗鴉。讓人意外的是,讀者的每條留言,都有圖書館管理方在下面迴應。一位博主將之網上,把這本留言本稱爲“哆啦A夢的留言本”,這條視頻迅速收穫了幾萬個點贊和幾千條評論。
很多地方都有意見箱、留言簿,但在人們的印象裡,它們的實用性往往是存疑的。特別是社交媒體時代,還有多少人會期待在一本實體本子上寫幾句話,就能被迅速回應?偏偏在虹口區圖書館的留言本里,你來我往間流動着許多小心願、小渴望、小情緒、小情懷,它們有來處,也有出口,還有迴響。
有人提議在餐區放幾把椅子,很快就落實了;有人質疑水質,工作人員乾脆貼出檢測報告。這次留言,下次再來就能看到進展,讀者的留言不是自言自語,而是能帶來實際改變。對於無法滿足的訴求,也會有清楚的解釋。比如“要不要在自助區放微波爐”,館方給出的理由是有安全風險且與場館定位不符。拒絕並不敷衍,而是讓人理解其中的考量。正因如此,哪怕意見沒有被採納,及時反饋也讓人少了怨氣。
認真迴應這些留言,對圖書館管理方來說,並不需要多大投入,但它傳遞出的真誠態度彌足珍貴。該館副館長說:“可能是認真在現在變得罕見了,所以引人注意。”這話耐人尋味。認真不該是稀缺品,而應該成爲公共服務的標配。比如,前不久,在浦東機場,有乘客看到工作人員在行李轉盤旁舉着墊子接箱子,儘量避免磕碰。這個動作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卻讓不少人駐足圍觀。公共服務的動人之處,往往就是這些瑣碎又細膩的地方。
人們被留言本溫暖了,是因爲它體現了公共服務應該具備的樣子:不必時時驚豔,而需處處可靠;不必轟轟烈烈,而是大象無形。期待這份體貼周到不必依賴於某個人或某個機構的好心,而成爲理所當然的服務常態。
留言本除了實用性,還有另一個功能——社交屬性。這裡不只有訴求和迴應,也有讀者之間的爭論。有人嫌自習室冷,有人嫌熱,有人覺得正好,不同意見在同一頁紙上相遇,圖書館公佈了設置溫度的規定,並提示大家換個座位可能會更舒適。留言本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社區論壇,它不像網絡論壇那麼龐雜開放,只有同在圖書館的讀者纔是參與者,這樣一來,討論的話題更貼合現實,討論的態度也更溫和理性。彼此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讀者、鄰里,撐起的是一個社區的文明氛圍。
管理方的認真服務、讀者間的理性探討、有趣的塗鴉、不同的感悟……小小留言本里,繪就了文明的底色,也映照着城市的溫度。它是圖書館的一隅風景,更是社區公共生活的一種模版:訴求被看見,分歧被包容,交流有空間,文明在一次次有效互動中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