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以生命故事響應「國際家庭日」!9對夫妻熱情發聲
▲與談人、主辦單位代表及現場參與者合影留念,共同見證「愛您愛我.美滿家庭沙龍」的溫馨時刻。(圖/任林教育基金會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當我們說「家庭」,談的早已不只是三餐與屋檐下的相守,而是一場終身學習的冒險—從愛自己出發,走進與他人共同生活的練習場。爲響應每年5月15日的國際家庭日,任林教育基金會於5月15日線上、5月16日花蓮實體雙場舉辦【2025愛您愛我.美滿家庭沙龍】,邀請來自各地的九對夫妻與家庭成員,用生命故事向社會發聲: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愛需要被學習,更值得被堅持。
國際家庭日的意義,在每一個願意學習的你我之間
聯合國將5月15日定爲國際家庭日,期望世界看見家庭在社會結構中的核心角色。今年,任林教育基金會延續多年來在家庭教育、自我覺察與情感素養上的深耕,首度以沙龍形式,讓平凡夫妻的故事走上舞臺。這場沙龍不只是活動,更像是一面面鏡子,讓每一位觀衆在真實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曾走過的彎路與困惑,重新找到愛的初心與堅持。無論你是初入婚姻的新手,還是在柴米油鹽中迷失方向的伴侶,這場沙龍都邀請你回到關係的源頭,練習「好好愛」。
515 線上場 | 關係中的修煉,從「我」開始
5月15日晚間的線上沙龍,由三段生命故事揭開序幕,從新婚的甜蜜迷惘,到情感跌宕後的復原,每一位講者都把脆弱變成禮物,也勾勒出一條條愛的復原地圖。
一對即將迎來第一個寶寶的年輕夫妻直言:「婚姻不是浪漫的延續,而是學習如何一起面對生活的修煉場。」參與任林讀書會後,他們從衝突與差異中學會傾聽與對話——這不是一次的改變,而是無數次選擇留下的累積。
臺中學習中心前主任的生命轉折則更令人動容,婚禮當天的車禍改變了一切,她在恢復過程中重啓自我,也終於在生命低谷裡遇見真正的伴侶。「真正的勇敢,是在傷痛中依然選擇相信愛。」
另一對婚齡十年以上的夫妻則分享婚前「自我認識」的重要性,太太也特別分享了林美智老師曾在書中引用伽利略說 「人無法被教,你只能幫助他發現自己」,自己有深刻體會,確實如此。
這場對話雖在網路上展開,卻穿越螢幕直擊人心。
▲在分享之後緊緊相擁——這個擁抱,不只是安慰與親密,更是彼此承諾的延續:在情緒裡學習,在關係中同行,願意一起變得更好的兩個人。
516 花蓮實體場|讓幸福落地,讓愛具體可見
5月16日的花蓮實體場,在山海之間溫暖展開。七場主題分享匯聚各地來賓,並設置幸福樹—每位入場來賓收到一張「幸福小卡」,邀請大家寫下當天最深的觸動,貼在現場的「幸福樹」上,成爲一則則獻給講者的迴應與祝福;另外還有Me Time 小角落、拍照打卡區等體驗設計,讓參與者在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愛是可以被看見、被寫下、被傳遞」的力量。
特別令人動容的是,多對任林共學的學員夫妻,專程從雲林、高雄等地翻山越嶺前來參與這場沙龍。一對來自高雄的夫妻分享,他們參與任林線上讀書會,從冷戰、疏離、幾度想放手,到一步步重建信任與親密感。他們的關鍵轉折來自一個行動:「不指責對方,先改變自己。」
一位結婚40年的妻子動容分享:「我們從讀書會學到的,不是讓對方改變,而是先看見自己,然後學着從愛自己開始,再學會真正愛對方。」這種從內在出發的轉變,讓婚姻不再是彼此妥協,而是一場有意識的同行。
▲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王進財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爲題發表演說,強調婚姻需要灌溉、需要選擇,幸福從不是自動生成。
信念的種子,陪伴的力量:任林的長期深耕
任林教育基金會自創立以來,始終將家庭教育視爲改變社會的核心工程。無論是推動愛的運動、辦理社區讀書會、開設情感素養工作坊,或是透過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工具展現陪伴效益——投入的每一元,都可能產出近六倍的社會價值。執行長林嘉慧指出,這項科學化工具不只獲得國際認可,更讓「愛」的影響能被看見—無論在人際關係、自我覺察,或是家庭互動層面,任林始終相信陪伴的力量,值得被驗證,也值得被放大。任林走的是長期陪伴、深度、讓家庭有感的實踐者。
董事長王進財也在分享中直言:「婚姻不是墳墓,是一塊需要翻土灌溉的田地。幸福從來不是自動生成,而是需要選擇、需要經營的果實。」
家庭日,不只是慶祝,更是提醒
【2025愛您愛我.美滿家庭沙龍】的結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開始。任林教育基金會相信,每一場活動都是社會對話的觸媒,一次對「愛」的重新定義。
在這個講求效率、速成與即時回饋的年代,任林用24年的時間,走出另一種節奏——慢慢來,好好愛。從陪伴一個家庭、一對伴侶、一位願意自我覺察的個體開始,讓愛重新回到餐桌、臥室與日常裡,不再只是衝動的情緒,而是被實踐的選擇。每一個願意開始學習愛自己的人,都是下一個幸福家庭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