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面積差很大 裡務兩極化

高雄市福山裡長葉德龍嘆「最大里」不是榮譽頭銜,而是無法善盡里長責任的龐大壓力,希望儘快進行裡界重劃,讓各里人口數都在里長可負擔範圍內。(任義宇攝)

高雄、新北大小裡差距龐大,里長負擔兩極化最明顯,有人每天得奔波數十公里,處理數十件陳情、參加多場會議,甚至凌晨須巡視社區;但有里長1周只開1次協調會,就輕鬆結束所有裡務。同是基層民選職位,卻承擔截然不同的行政與人情壓力。

新北淡水區崁頂裡逾3萬2000人,里長吳庭嶽每天忙裡務沒日沒夜,每天數十件陳情,連凌晨1時也須起牀處理。吳坦言,當初參選里長是爲了改變地方長年積累的問題,例如人行道不平、違停及社區活動缺乏等,但當選後卻發現資源嚴重不足。

他指出,崁頂裡這類超大型裡的規模超過不少鄉鎮,資源卻未相對增加,導致每次辦活動報名都秒殺,居民怨聲載道,行政資源不足的窘境令他深感挫折。

瑞芳區碩仁裡僅141人,卻因土地遼闊且居民多爲長者,里長林富萬同樣疲於奔命,自嘲「像安養院院長」,所在的三貂嶺因礦業沒落人口大減,大多剩戶籍人口,實際居住人口不到25%,人稀卻地廣,每天仍要處理瑣碎裡務,包括幫老人拿藥、送餐,甚至處理登山客事故。

林富萬認爲,市府計劃碩仁裡與猴硐裡合併,不利偏鄉服務,2024年因不滿合併政策怒砸區公所雞蛋抗議,還槓上認識40年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但爲了這塊土地,我願意承擔。」

高雄市福山裡長葉德龍坦言,福山裡4萬5000多人包含3000多名獨居老人,無法提供每日送餐,更難時刻關心裡內弱勢戶,若發生緊急狀況,常無法第一時間提供協助。福山裡幅員也很大,有6所學校、13座公園,即使有上百名志工,也無法真正落實管理,里民投訴電話接到手軟也無可奈何,建議儘快重劃裡界。

葉德龍大嘆,「最大里」不是榮譽頭銜,是無法善盡里長責任的龐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