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就醫不便 臺南喜灣重劃區爭取規畫醫療用地

臺南市南區有將近12萬人口,但區內卻沒有大型醫院,加上部分地區交通不便,導致不少老人家就醫困難,當地民衆爭取在喜灣重劃區規畫醫療用地。(市府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臺南市南區有將近12萬人口,但區內卻沒有大型醫院,加上部分地區交通不便,導致不少老人家就醫困難,當地民衆爲此爭取在喜灣重劃區規畫醫療用地。市府認爲,如果以地區醫院的規模約需設置1、200牀,大約需要0.5公頃土地,將請國土管理署協助評估設置醫療專用土地的可行性,並將參考臺南市立醫院的模式建置地區醫院。

據瞭解,喜灣重劃區位於南區,面積約29.59公頃,是結合住宅、商業、觀光發展的新興區域,目的在活化閒置土地並提升在地發展。該重劃區已於2024年底完工,預計2025年底前完成土地點交與啓用,未來將整合臺86線的交通優勢、黃金海岸景觀,打造「臺灣邁阿密」的觀光休閒帶。

市議員林美燕表示,南區有近12萬人爲全市人口數第5大的行政區,尤其最南端的灣裡地區居民就有2萬5000多人,當地不少長者年紀大身體出現病痛,但因南區並沒有大型醫院,過去老人家想看病只能搭公車再轉車,在地方不斷爭取下,目前雖有公車停靠成大醫院,但班次與路線並不理想,地方民衆希望區內有大型醫院,方便長者就醫。

林美燕指出,喜灣重劃區是公辦重劃,目前正在辦土地登記,雖然重劃後可爲地方帶來產業發展及就業機會,但老人家最關心的卻是,到底有沒有規畫醫療用地?

市長黃偉哲認爲,地區醫院如果規畫1、200牀,大約需要0.5公頃的用地,市府會跟國土署爭取一塊地,對外招商,可比照臺南市立醫院的模式經營。

市府地政局也說,南區喜灣重劃區現有土地使用分區,包含觀光發展特定專用區、商業區及住宅區,並無醫療專用區。至於區內可否興建醫療院所?市府都發局強調,根據都市計劃規定,商業區及住宅區均可設置小型醫院與一般診所。重劃後區內土地多爲國有,將由市府衛生局評估地區醫療需求,並請國有土地管理機關參考規畫。

市府交通局指出,臺南市都會公車101路已於今年9月正式上線,每日雙向合計88班次,灣裡居民可直接搭乘前往成大醫院。另外,公共運輸處也規畫紅5小黃公車,路線自喜樹經灣裡、仁德至市立醫院,預計於明年啓動營運;還新闢25路公車,由灣裡萬年殿出發,沿途經舉喜重劃區、嘉南藥理大學、臺南火車站至永康奇美醫院。目前業者正進行駕駛招募及車輛籌備作業,預計明年第一季通車,希望解決長者就醫交通不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