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林吳素霞 用一生守護南管戲曲文化

吳老師精通南管各種樂器 【圖‧林吳素霞】

【文‧謝皓麟】

南管又稱「南音」、「南樂」,是盛行於閩南語地區的音樂。60年來致力於南管音樂教學與傳承的林吳素霞藝師,今年在第36屆傳藝金曲獎中獲得戲曲表演類特別獎,這是她繼2010年獲得國家指定「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類南管戲曲」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之後,再次因傳承南管戲曲、樂在教學的精神,所獲得的大獎。

創立合和藝苑 培育南管人才搖籃

其實,早在兩年前,林吳素霞(學生稱吳老師)所創辦的「合和藝苑」即獲得第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她用一生時光,深入南管典雅深邃的文化肌理,教學傳承60多年,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在臺灣南管界創下了卓越的成就以及無可取代的地位。

合和藝苑於1993年在清水區成立,以倡導南管音樂與七子戲爲宗旨,是臺中市政府公告的傳統表演藝術南管音樂保存團體。目前師生團練場所在沙鹿區玉皇殿的圖書館二樓,週六練習南管音樂,週日晚間安排戲劇教學,每逢週末假日,清音雅韻繚繞,師生彈唱傳習,是臺灣南管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

在週日白天空檔,吳老師又趕往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教授七子戲、南管音樂,並擔任彰化縣文化局南管實驗團的指導老師。此外,她也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任教,每週北上授課。其他教學指導的社團,還有臺北和鳴南樂社、大甲保合南樂研究會、龍井區侖仔龍天宮等。爲推廣南管而四處奔走,但吳老師總是精神奕奕,用歡喜心把傳統藝術的種子傳播出去,期能開枝散葉,結出美好果實。

20歲清水教學 臺灣首位「女館先生」

吳老師教學生涯的第一天,便從臺中清水開始。20歲那年,剛好有個機會,清水「清雅樂府」有一批年輕女性學員,希望由女性老師來教。當時,吳素霞被臺南南聲社的前輩推薦任教。她北上清水,初執教鞭,成爲臺灣第一位女性「館先生」,也爲日後走上南管教學傳承之路,開良好的機緣。

年紀輕輕便能擔任傳藝重任,與她自幼的學習經歷有關。吳素霞出身臺南市南管世家,祖父與父親都是南管音樂名師,父親吳再全更是精通南管「指」、「譜」、「曲」,熟悉南管108個滾門。在充滿南管音律的環境出生長大,吳素霞四歲起便跟着父親習唱,那時還不識字,只能一句一句口傳心誦,生活即是課堂,南管的音符也自此在她血液中萌芽。

在父親的指導下,吳素霞8歲開始學響盞等敲擊樂器,10歲學琵琶及三絃,年紀輕輕便熟悉南管各項樂器。除了家學淵源,她也常隨父親前往各館閣交流,從中更深刻理解「御前清客」的藝術文化之美。

接觸梨園戲曲 音樂戲劇兩者兼擅

1963年,菲律賓南管僑社來臺招生學戲,由南管戲藝師李祥石,籌組爲期兩年的南管梨園戲培訓班。有人建議當時年僅16歲的吳素霞參加,但那個年代一般人對戲劇的觀感仍有落差,認爲「父母無聲勢,纔會送囝仔去學戲」。她的母親與姊姊起初也十分反對,經過一番說服才接受,這個機會讓她開啓了戲劇學習的大門,也爲她日後兼擅音樂與戲劇的南管藝術大師之路奠下基礎。

培訓班的13位學員從此開始學習七子戲,林吳素霞在其中扮演旦角,向徐祥及李祥石兩位老師學習戲劇身段。1965年,十三金釵前往菲律賓公演。基於安全考量,只在馬尼拉華光戲院定點演出,連演四個月,在當地造成轟動。

十三金釵演出的梨園戲,打破了「南管樂」與「南管戲」長期的隔閡,讓館閣弦管與舞臺戲劇得以更深層融合。吳素霞也因身懷兩種技藝之長,突破兩者界域,讓她日後執教之路更爲寬廣。

林吳素霞(圖中)帶領合和藝苑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表演 【圖‧林吳素霞】

勤於傳道授業 獲民族藝術薪傳獎

菲律賓表演回來後團員解散,各自回到工作崗位,吳素霞做過一陣子美髮工作。但不久後,李祥石老師請她協助抄寫整理劇本。她那時心想,當以後老師不在,這些劇本可能也永遠消失了。於是在整理過程中,也把劇本重謄一份作爲保存。這段工作,也激起她對資料整理及文化保存的高度使命感。

結束清水清雅樂府的教學工作後,吳素霞回到南部與高雄左營林正介結婚,正式冠上夫姓,但大家還是習慣稱呼她吳老師。夫婿也是自己父親的高徒,同樣愛好南管,兩人自小相識,志趣相投,一起優遊於南管美妙的世界裡。

婚後兩年,林吳素霞受高雄梓官蚵仔寮通安宮邀請教授七子戲,隨後又先後在臺南南聲社、鹿港聚英社等館閣執教。1988年,她獲得教育部第四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擔任國立藝術學院的傳統藝術中心「南管傳習計劃」的唱腔指導及演出。一樁樁的機緣,推着她走上執教傳藝之路,也逐步建立起專業藝師的崇高地位。

資料整理保存 南管文化永久傳唱

林吳素霞不但熱心教學傳承,還致力於南管文化的整理與保存。1990年,她與清華大學合作「梨園戲計劃」,全面整理南管戲的道白、身段譜與唱詞。1993年合和藝苑創立,她在合和藝苑教學之外,也投入大量時間,整理劇本與基本科步,爲南管文化保存提供堅實後盾,也爲系統化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陽光透過窗櫺灑在古色古香的樂器上,學員吹彈吟唱的聲音,交織成一首首古韻悠揚的樂章。她用一生豐富的經歷,詮釋對南管藝術的熱愛與堅持,也讓人深切感受到傳統藝術的能量與魅力。

頒獎臺上傳藝金曲獎的榮光與喝采,不只是對林吳素霞的肯定,更是對所有默默爲傳統文化奉獻的人致敬。她常說,南管的藝師沒有退休,能做多久就多久,希望大家一起守護這古老而溫柔的旋律,一代一代傳唱下去。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