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才明白:兄弟姐妹結仇,多半逃不過……

老話說"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年輕時不信,總覺得血脈至親哪能生分?可活到六十歲回頭一看,多少兄弟姐妹爲這三件事成了仇人...

1. "爹媽的錢,憑啥你多拿?

莫言在《晚熟的人》裡寫過:"親情一旦碰到利益,就像瓷器摔在青石板上。"老人在時兄友弟恭,分遺產時立馬撕破臉。二嬸家兩個兒子爲套拆遷房打了十年官司,老太太臨終前攥着存摺流淚:"早知這樣,不如捐了乾淨。"

2. "當年你窮我幫過,現在裝不認識?"

餘華在《兄弟》裡刻畫得透徹:"中國人的報恩像房貸,連本帶利算得清楚。"三舅供表弟讀完大學,後來表弟當了領導卻躲着走。三舅喝醉了就念叨:"當年他交不起學費,我賣了兩頭豬..."有些賬,欠的人想忘,施捨的人記一輩子。

3. "你家孩子是寶,我家就是草?

去年家族聚餐,大姑給孫子包500紅包,外孫女只給200。女兒當場摔了筷子:"同樣喊您奶奶,分什麼裡外?"《平凡的世界》裡早有預言:"親戚間最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偏心。"

老輩人講:兄弟姐妹就像樹上的枝杈,看着是一根根,底下早各自紮根了。

年輕時比誰過得好,老了比誰孩子有出息。倒不如學學楊絳先生那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能在一個鍋裡吃過飯的緣分,何必等到最後一個走的人,在靈堂前才後悔沒好好說過話?

(放下茶杯,長嘆一聲)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