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法「未納代孕」 衛福部長石崇良對另訂專法「持保留態度」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代理孕母議題尚需討論、凝聚共識,是否另訂代孕專法,「衛福部還是保留態度。」記者林琮恩/攝影
代理孕母合法化議題,去年大選期間備受討論,因執政黨立委支持女權、反對代孕,衛福部最後關頭決定,「人工生殖法」不納入代理孕母,已在今年1月送至行政院。近期多對男同志赴國外尋求代理孕母,讓代孕合法化議題再次浮上枱面。石崇良表示,代理孕母議題尚需討論、凝聚共識,是否另訂代孕專法,「衛福部還是保留態度。」
代理孕母議題不是首次引發爭議,日前北部模擬考作文考題竟是「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被學生貼上社羣,批評題目噁心。近期則有男同志赴國外尋求代孕,並將孕母無碼生產過程,貼上社羣,後續網友發現,發文的男同志爲臺北慈濟醫院醫師。
石崇良說,這些情況表示代理孕母議題在國內仍有不同看法,衛福部身爲主管機關,尊重民衆各自想法,並遵守社會共同原則,針對個人隱私「儘量不談」,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是主要態度,未來推動立法,也會以尊重爲精神,持續溝通討論,至於是否另訂代孕專法,因尚有需要討論凝聚共識之處,「目前持保留態度。」
目前送至行政院版本的「人工生殖法」草案,與代理孕母脫鉤,放寬女同志、單身女性可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但未納入代理孕母,而人工生殖法預告期間,曾蒐集600餘則民間意見,共8成意見反對代理孕母,民間婦女團體在修法討論過程中,也多次上街,在立法院前陳抗,表達反對代孕合法化,讓弱勢少女「被迫代孕」。
國健署長沈靜芬上午指出,人工生殖法修法版本已送行政院,目前仍未送至立法院,修法內容涵蓋單身女性及女同志,可接受人工生殖療程,強調女性自主權,女性有自己卵子、子宮,政府支持其想要懷孕、養育小孩的心願,並透過法律保障,完成民衆想要的理想,草案內容已強化人工生殖個案狀態評估,包括衡量是否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