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採種提高品質 彰化竹塘冠軍米今年面積翻倍
彰化縣竹塘鄉農會第二年舉辦單本播植插秧活動,動員全體員工下田。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冠軍米故鄉的竹塘鄉,今舉辦人工採種田單本播植作業,和去年首次舉辦相比,今年面積翻倍,鄉農會員工全體出動加上家屬、農民協力,上百人插秧一上午,除了農民,個個累得腰痠背疼,中午割稻飯無不碗盤朝天。
竹塘米2005年至2020年陸續得到全國稻米品質、十大經典好米、全國名米產地、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入圍前十名等榮譽,是彰化的冠軍米故鄉。鄉公所爲使「竹塘飄香米(臺中194號)」品質更精純,今年再度邀請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前場長也是屏科大教授高德錚及農民代表,指導農會員工、家屬單本播植(單株插秧)技巧。
去年採種田面積1.7分地,今年8分地,面積翻倍;鄉農會總幹事詹光信說,竹塘飄香米銷路好,一吃成主顧,今年契作田80至87公頃,必須有更多種苗,單株插秧可去僞去雜,把小時候看起來很像臺中194號的秧苗,及品質不良的秧苗,在長大露出本性即拔除,使竹塘飄香米品質精純。
插秧前先「拜田頭」感謝上天和土公地,象徵飲水思源,緊接着下田,單本播植每叢只有單株秧苗,有別於機械插秧每叢十多株,插秧面積大,農會員工和家屬悶着頭彎腰努力插秧,高德錚和績優農民「教師」盯着插秧姿勢、進度,不時糾正以免種得不好。
詹光信表示,每一株秧苗可分長出17至34枝水稻,單本播植每分地最多使用24至25疊秧苗,很多農民習慣機械插秧每叢5、6株秧苗,一分地需30至40疊秧苗,太多秧苗擠在一起,通風差、莖幹較細、分櫱和抗病率都較弱。高德錚也說,單本播植對秧苗生長較有利,尤其優良品種臺中194號很值得下功夫單株插秧。
彰化縣竹塘鄉農會員工學習單本播植,把秧苗一株株分開。記者簡慧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