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暈了!今入「處暑」12縣市亮高溫燈號 中醫:秋燥傷肺多吃白色食物
處暑爲秋天第2節氣,指夏日暑氣將逐漸消退,炎熱天氣將到此爲止,不過臺灣天候仍炎熱,「秋老虎」遲需發威。本報資料照片
開票直播
全臺連日高溫,臺北市今天最高氣溫達36度,而今天除是核三重啓公投投票日,也是24節氣的處暑。處暑爲秋天第2節氣,指夏日暑氣將逐漸消退,炎熱天氣將到此爲止,不過臺灣天候仍炎熱,「秋老虎」遲需發威。中醫師指出,秋天燥熱之氣容易傷肺,秋季養肺爲保健重點,建議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等食物。
中醫師李崇銘指出,中醫所指的「肺」除了指生理學上的肺功能之外,還包含了人體水分代謝、呼吸道、身體免疫力,例如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皆屬於中醫「肺」的範疇,民衆秋天常覺得呼吸不順,容易口乾舌燥,或是容易乾咳,都是因爲「秋燥傷肺」影響。受乾燥氣候影響,處暑前後乾咳患者增加,病人喉嚨中的痰咳不出來,甚至感覺氣喘,中醫解讀爲「燥咳」。
李崇銘表示,咳嗽疾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許多民衆一旦適應乾燥氣候,就不再咳嗽,有些人體質較弱,可能從秋天一路咳到冬天,若輕忽咳嗽、不重視療養,咳嗽時間恐會更久,嚴重時甚至會轉變爲慢性支氣管炎,反覆復發、苦不堪言。中醫認爲,秋天之氣與人體肺臟相通,容易受「外邪」侵害,秋季「燥邪」會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導致口乾舌燥、嘴脣破裂等症狀出現。
中醫養生重視「五臟配五色」,李崇銘表示,白色食物具有養肺作用,平時容易感冒、喉嚨常會幹癢、咳嗽,或支氣管及肺部患有疾病者,應多吃性質「偏涼」的白色食物,具滋陰潤燥效果,食物選擇可選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中則可選擇杏仁、山藥、茯苓、百合、白芍等,一般體質民衆都可使用。
不過,白色食物偏寒涼,過敏體質者攝取時應多加註意。李崇銘表示,過敏體質者飲食要着重補足「肺衛」之氣,肺衛之氣就像人體的保護膜,一旦肺衛氣功能下降,對秋燥、外邪抵禦能力自然減弱,建議這類民衆少吃辛辣、煎炸的熱性食物,如雞排、薯條、韭菜、蒜、蔥、姜、八角、茴香等調味品,這些食物「助燥傷陰」,容易加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