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上路3年 陸學者曝5大成果:推動亞太經濟成長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RCEP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藍孝威攝)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今天(25日)發佈報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RCEP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作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成果,自2022年1月1日上路實施以來,貿易創造效應初步顯現,區域內外商直接投資穩步增長,產業鏈和價值鏈加速融合,爲成員經濟體注入新活力,展現五大成果。

匡賢明表示,一是區域內貿易穩步增長。2024年,RCEP區域內貿易總額同比增長約3%,絕大部分成員區域內貿易額實現同比增長。寮國、緬甸、柬埔寨、印尼等發展中經濟體增幅最快,區域內貿易規模分別較生效前增長72.4%、40.4%、26.0%和19.2%。

匡賢明表示,二是區域內中間品貿易增長較快。2023年RCEP區域內中間品貿易持續上升,佔區域內貿易比重達約66%。

匡賢明表示,三是區域服務貿易快速發展。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突破1兆美元,東盟新興經濟體如寮國、柬埔寨服務貿易增長顯著。

匡賢明表示,四是區域外商直接投資較快增長。2023年,RCEP區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佔全球的35%;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的30%。2023年東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上升至2263億美元,同比增長 1.3%,達到歷史高點。

匡賢明表示,五是區域內價值鏈深化。2023年,RCEP區域內貿易全球價值鏈參與率達48.1%。澳洲、中國、韓國、東盟區域內價值鏈貿易額較RCEP生效前有所增長。

匡賢明表示,從區域經貿合作發展的大趨勢看,RCEP在市場整合、規則利用和實施機制等方面仍面臨挑戰。一是區域內市場整合不足,仍依賴歐美出口市場。2021一2023年,美國在RCEP消費品出口市場中的佔比保持在16%以上,中國約爲9.25%。二是RCEP規則利用率總體偏低,部分東盟成員國的原產地規則利用率不足3%。三是RCEP條款的規制水平有待提升,RCEP的關稅減免承諾期限較長,服務貿易投資開放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政策協調和爭端解決機制仍需完善,已影響規則在投資、政府採購、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實際應用。

匡賢明表示,共建高水平全球最大自貿區,需合力推動RCEP高水平實施與升級,完善治理體系,助推亞太自由貿易進程。一是以東盟爲主體打造區域開放合作平臺,助力東盟打造「增長中心」,並通過「東盟方式」推動 RCEP進程。二是中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

匡賢明表示,加快自東盟進口消費品「零關稅」全覆蓋,推動產業鏈融合,並擴大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三是對標CPTPP、DEPA推動RCEP提質升級,深化政府採購、電子商務、綠色發展等前沿議題,加快秘書處設置並實質運行,強化能力建設,儘早實現擴容突破。四是以RCEP爲抓手推進亞太區域自貿進程。實現RCEP與中國一東盟自貿區3.0版協同發展,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賦能APEC,爲亞太自貿區的遠景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