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非遺刻印中通往藝術之美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朝和)“一筆筆地勾勒出線條,讓我感受到自己沉浸在藝術的創造中,一步步感受美、抵達美。”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六年級學生朱幽蘭說。近日,記者走進學校“甲馬木刻版畫工作坊”社團興趣課,朱幽蘭和幾位同學正在創作本學期的版畫作品。

學生們在刻印版畫時開心交流。陳朝和 攝

同學們用小刻刀在木板上刻印作畫,草稿圖上有動物、有人物、有傳統節日符號等,一次次推出木屑,大家在時而擡頭的交流中綻放歡笑,更多時候則是沉浸其中,專注創作。如今,這樣的“甲馬版畫”興趣課在學校每週二、週四下午常態開設。

“版畫的特點就是線條清晰、簡單、誇張,能讓小學階段學生更好理解美術教學。”學校美術教師、“甲馬版畫”指導教師周鵬告訴記者,版畫經歷繪製草稿圖、電腦翻印、木板上畫、打蠟、刻板、刷油墨等步驟,學生全程參與。

美術指導教師周鵬和同學們一起給版畫上墨。陳朝和 攝

“甲馬版畫是屬於民間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反映生活的藝術,它沒有非常刻板的條條框框,其表現形式和技巧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棠外附小美術教研組長、“甲馬木刻版畫工作坊”負責人王憲龍介紹,甲馬木刻版畫作爲中國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2020年進入了學校美術組老師的視野,老師們利用已有的木刻版畫的基礎,加入甲馬的元素,成立了“成都市甲馬版畫”工作坊,“甲馬版畫”融合了繪畫、雕刻、印刷等多門藝術技巧,藉此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美育是點亮生命的魔法。”王憲龍創新推出“非遺+”課程,將木刻版畫與數學幾何知識結合,藍染工藝與化學染料實驗聯動,水墨技法與文學詩詞鑑賞交融。在學校非遺工坊長廊裡,數百幅木刻版畫與藍染布藝作品構築起流動的藝術展廳,其中,作品《尋夢梵高》將原始木材、雕刻藝術與西方繪畫結合,獲得第九屆四川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作品《廣都流韻》結合學校所在的成都市雙流區陶俑文化,創作出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

學生們在工作坊展示自己的代表作。陳朝和 攝

2024年,成都市雙流區廣都博物館開闢專門的體驗區展示學生的版畫作品,“甲馬版畫”在傳承中創新,結合雙流區特色小吃、景點風光等地域特色進行創作,形式活潑受到歡迎。從校內走向校外,自2020年開設該課程以來,學校工作室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高校專家到校指導,每學期舉辦社團文化節、成果展。

“我們在創作中讓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並與地域文化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心,創作生活中的藝術元素。”王憲龍說,如今學校打通書法、繪畫美術工作室,將在美術創作中更好促進美術形式的融創、跨學科的融合,講好繪畫與刻印的故事,讓更多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發現和感受生活的藝術之美。

作者:陳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