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衆站出來 在野最大課題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七)與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左七)22日舉行「把民主還給臺灣-在野領袖峰會」,對談結束後率黨務主管、幕僚一同合影。(黃世麒攝)
臺北市長蔣萬安喊「倒閣」,藍營內部也開始有聲音力促倒閣,不過藍白兩黨主席22日見面後,均表達「倒賴不倒閣」的共識;但具體對於「倒賴」要怎麼做,循現行機制來看並無解方,不過,從兩黨目前已經確立合作基礎,下一步該如何進行,考驗兩黨的謀略。
藍白兩黨加起來雖在立院席次過半,但人數不足以通過對賴總統的罷免案;在野黨尋求在賴所說的「更大的民意」戰場上對決,現下最能立竿見影的是共同抵制大罷免,將所有罷藍委提案扼殺於二階段連署,其次依序爲阻止藍委被罷,又或是至少在補選中不讓綠營得逞。
若罷藍委一事無成,等於重重打臉賴清德,也重創民進黨士氣,在野黨底氣更足,賴則會灰頭土臉,雙方立場瞬間逆轉,更可能帶動2026地方選舉的氣勢。不過,藍營內部鮮少持此樂觀論者,反而陰謀論盛行,均認爲民進黨會出奧步,無論是透過選務機關或司法偵辦,即便罷團連署不理想,最後關頭一定能湊足數量成案。
因此,近期持「倒閣論」者,理由是藍營選民相對比綠營選民不積極,雖厭惡大惡罷,卻也沒動力站出來反對,與其讓綠營「少數得逞」,不如重新改選,讓賴體會6成民意的威力。
但倒閣政治風險太高,尤其民衆黨席次恐萎縮,不可能輕易配合,國民黨須考量藍白合是否可長久,倒閣肯定是政治豪賭,因此兩黨主席纔不願冒進;不過,如果倒閣的門關上,在野黨困境仍未解除,除了一起上街抗議,也應思考更有效反制作爲,否則如昨天兩黨主席的會面,談的多是新瓶裝舊酒,恐怕更難提振士氣。
兩黨都觀察到,賴清德根本不在意自己是少數政府,一如他過去當臺南市長不進議會一樣,只有訴求直接民意才能給賴清德壓力,或許走上街頭也是一計,如何讓直接民意具象化,是在野黨當前最大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