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A型鏈球菌 9歲童休克
暑假學童活動增多,醫師發現A型鏈球菌病例上升。一名9歲男童因發燒、肌肉痠痛送醫,確診感染A型鏈球菌,一度引發毒性休克,需住進加護病房。 示意圖。圖/AI生成
暑假學童活動增加,第一線醫師觀察,A型鏈球菌病例近期增加,日前收治一名年約九歲的男童,因發燒、肌肉痠痛送醫,經查爲A型鏈球菌感染,該名男童一度出現毒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去年長庚監測到,臺灣出現易引發毒性休克的A型鏈球菌分型,籲學童暑假期間,仍應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染疫。
邱政洵說,A型鏈球菌感染對象以學童、青少年爲主,特別是國小高年級的學童最多,感染A型鏈球菌後,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咽喉炎及猩紅熱等症狀,其中,猩紅熱常以皮膚紅疹、發癢、舌頭草莓狀突起等方式表現。
感染A型鏈球菌後多數患者只要採取抗生素治療,病況都可改善,僅有少數會感染侵入肌肉組織,引發毒性休克、壞死性筋膜炎,若未及時搶救有生命危險。
一週前,他收治一名發燒肌肉痛的學童,確診爲A型鏈球菌感染,兩天內即發生休克,送進加護病房,經抗生素、輸液、免疫球蛋白與升壓劑等治療,血壓恢復,目前轉至一般病房觀察。
邱政洵說,去年長庚醫院監測到,易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羣的A型鏈球菌M1在臺現蹤,也監測到有「食人菌」之稱的M1UK分型。他提醒,近二週A型鏈球菌陽性個案明顯增加,社區內同時還流行新冠病毒、腸病毒等疫情,民衆參與人多活動時,應勤洗手、戴口罩。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A型鏈球菌十多年前即取消法定傳染病分類,無趨勢分析數據。因應目前社區疫情,國人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