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薪水低只好靠多份兼職維生 非典人數今年恐突破20%
《比薪水》調查發現,文教與民生產業成爲非典型就業熱點,文教傳播業中,有44.8%爲非正職,包括補教老師、自由撰稿、線上教學等。《比薪水》提供
薪資查詢平臺《比薪水》2025年度報告統計,臺灣非典型就業人口比例已達17.4%,其中兼職最多,佔9.7%。換句話說,每十位受僱者中,就有一人並非正職。
《比薪水》還指出,18至24歲族羣中,近半數選擇非典型工作型態。有人爲了彈性與探索人生,也有人是因爲全職薪資過低、工時過長,只能靠多份兼職維生。當月薪不到4萬、還得無償加班,「斜槓」往往不是理想,是無奈。
其中,文教與民生產業成爲非典型就業熱點。文教傳播業中,有44.8%爲非正職,包括補教老師、自由撰稿、線上教學等。民生服務業也有26.6%的高比例,長期低薪結構,迫使勞工身兼數職。相對而言,傳產製造業非典型比例僅8.5%,主要受限於工廠產線需求,需要穩定正職員工。
《比薪水》分析,平臺經濟普及,加速非典型工作流動。外送、接案網站降低門檻,也讓勞動風險無聲外包。企業拆解正職崗位、轉用兼職與外包,雖可壓低成本,卻也壓碎了職涯穩定性與勞工保障。彈性成爲管理口號,真正彈掉的卻是責任。
《比薪水》預測,非典型人數還會增加,2025年恐突破20%。AI與自動化使非典型工作走向極端,爲數位專業人才帶來自由與高薪機會,同時也淘汰大批基層職缺。
專家也示警,許多兼職與接案者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沒有勞健保、遇到職災求助無門。制度若持續落後,臺灣勞動市場將淪爲「自由無保障」的失序賭局。企業得利、政府觀望,最終承擔風險的,只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