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押BC,隆基欲翻身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五一”假期歸來後的首個交易日,光伏龍頭隆基綠能(601012.SH)股價翻紅。
節前公佈的財報顯示,隆基綠能2024年度業績下滑,並遭遇公司史上最嚴重虧損。今年一季度,雖然該公司續虧,但較2024年同期收窄。
2024年,受行業供需錯配以及非理性低價競爭影響,光伏產業各環節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這導致包括隆基綠能在內的光伏主材公司業績大幅受挫。與此同時,各大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同步增加。
在這場光伏“風暴”中,隆基綠能在反思中尋找突破口。“外因是行業供需失衡,開工率不足,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行業技術快速迭代,PERC產能淘汰帶來資產減值。內因是我們經營管理中諸多失策的積累。”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在《致股東的信》中坦言。
自2023年以來,隆基綠能在未選擇N型TOPCon技術路線的情況下,開始大舉押注BC。也走過“彎路”:在“以產定銷”的運營模式和思維慣性下,該公司HPBC 1.0產品出現了研產銷脫節的錯誤,造成存貨跌價損失。
不過,隨着2024年以來新一代HPBC技術的升級,隆基綠能完成了BC產品矩陣的基石。在泰睿硅片、HPBC 2.0技術的底座上,該公司面向分佈式和集中式場景,發佈了一系列BC組件產品。與此同時,爲了健全產品生態鏈,隆基綠能先後與多家光伏電池企業合作,擴大朋友圈。
那麼,全面佈局BC技術的隆基綠能,有望在未來兩年“逆風翻盤”嗎?
今年BC出貨佔比將超過25%
2024年,光伏行業進入洗牌的深水區。在主材產量增長的情況下,主材價格卻在去年大幅下滑。根據業內統計,2024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價格分別下滑約39%、50%、30%、30%。量增價跌下製造端產值及出口額均同比下降,光伏產業鏈遭遇大面積虧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110家A股光伏公司2024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38萬億元,同比減少17.96%;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63億元,同比減少100.25%。這其中,隆基綠能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825.83億元、淨利潤虧損86.18億元。對此,董事長鍾寶申在《致股東的信》中說:“這成爲公司上市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2024年,隆基綠能採取了“控量保利”的策略。經營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實現硅片出貨量108.46GW(對外銷售46.55GW),電池組件出貨量82.32GW。
與其他光伏頭部企業一樣,在週期性低谷中,隆基綠能選擇降成本、保現金流。
不可否認的是,自2023年以來,由於光伏產業鏈價格全面下跌,部分環節已經跌破成本線,導致企業普遍虧損,大量企業因訂單流失,融資困難。而在2024年,隆基綠能也開啓“瘦身”模式。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在職員工人數爲37853人,這較2023年大幅減少近一半人員。在接受《財經》專訪時,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有所感慨:“2024年是我成就感最差的一年。這不是因爲隆基虧損,而是因爲隆基的員工人數減少了。”
但相應地,隆基綠能的確在2024年的營業成本有所下降,爲764.40億元,較2023年減少27.54%。這其中,該公司管理費用34.30億元,較2023年減少49.15億元。截至2024年底,隆基貨幣資金531.57億元,其中,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509.48億元。
在多輪行業振盪週期中,隆基綠能嚴控經營風險,降低經營負債。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不足60%,表現相對突出。而在保障穩健的現金流下,隆基綠能加大持續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這也使得,在日前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其全力押注的BC技術成爲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
據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在業績會上介紹,2025年6月,該公司BC產能有望達35GW,年底增至50GW。而在今年設定的80GW至90GW的組件出貨目標構成中,BC組件的出貨佔比爲力爭超過25%。
“隆基綠能BC技術目標在今年底的成本接近TOPCon。”鍾寶申表示,在當前,公司會聚焦毛利差,優先高毛利產品。
鍾寶申進一步表示,BC二代相較於TOPCon更容易實現賤金屬替代,預計降本空間還有0.02元/W。且目前,隆基綠能的HPBC 2.0組件量產效率最高24.8%,爲全球量產效率最高的光伏組件產品。
BC技術“後勁十足”?
今年4月底,兩大BC巨頭隆基綠能、愛旭股份(600732.SH)聯合多方發佈了一份《背接觸(BC)電池技術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得益於BC量產化的快速推動,規模效應初現,設備、材料等成本投入與TOPCon差距快速縮小,預計未來一年量產BC成本將與TOPCon平齊,甚至低於TOPCon。
作爲BC技術的擁躉,隆基綠能在過去兩年毋庸置疑地大舉投入研發,致使BC生態圈漸成。財報顯示,2024年,隆基綠能研發投入約50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6%。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已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數量3342項,其中,擁有BC電池組件專利數量400餘項。
“過去幾年,隆基和愛旭在構建技術護城河等方面意識強烈,包括專利的申請設立;和核心供應商、裝備供應商進行研發,有限獨家的供應、人員管控方面採取更有效措施等。”李振國表示,現在BC技術在擴散方面情況上來說,算是比較好,不會重蹈TOPCon的覆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BC技術朋友圈正在擴大。根據業內不完全統計,自2024年以來,行業內主流組件廠家開始陸續展示或發佈BC組件產品,包括協鑫集團、正泰新能、通威股份(600438.SH)、晶澳科技(002459.SZ)、高景太陽能等。
“BC技術成熟比重約能達到80%左右的水平,後面還會有一些優化空間,但是大的堵點和卡點問題已經沒有了,已經完全可以真正地在行業裡大規模推廣。” 李振國表示, 2025年是BC產能爬坡之年,BC產品真正發揮作用會在2026年,越往後展現的效果會越強。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2025年第一季度,隆基綠能實現電池組件出貨量16.93GW,這其中,BC組件銷量4.32GW,佔比達到了25.52%。據悉,該公司HPBC 2.0量產線已全線貫通,電池良率97%。而目前,BC技術效率距離BC的理論極限仍然有2%左右的效率差異。隨着技術的不斷優化,在未來的3-5年內,BC電池效率會提升到28.5%左右,整體組件效率超過26%。
上述《白皮書》認爲,BC技術仍“後勁十足”——隨着主流企業製造良率提升到98%以上,效率突破27%,當前BC的製造成本與TOPCon相比差異已經控制在5分/W,未來BC技術仍可以通過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規模效應和技術工藝進步三個方面實現快速的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