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中小學周邊 僅10個空維區

學者指出,學校是學生固定活動的地點,若周邊有空污,更可能直接影響他們的呼吸健康。圖爲114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場。(黃世麒攝)

爲保護學童、病患、高齡長者等敏感族羣,各縣市至今已設置91個空氣品質維護區,以管制高污染車輛出入,環境部長彭啓明日前表示,未來將鼓勵各縣市在國中、國小設置空維區。然環境部統計顯示,目前僅10個空維區設在中小學周邊,環團、學者都表示,都市區的校園密集、學童人數多,呼籲優先鼓勵都市設置空維區。

環境部2018年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允許各縣市政府在轄內設置空維區,據統計,目前全臺共91個空維區,其中僅10個在中小學周邊,分佈在花蓮縣、雲林縣、新竹市、屏東縣、苗栗縣及高雄市。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則說,全國中小學上千所,僅10個空維區設在周邊,實在太少,希望未來至少都會區及工廠附近的學校周邊都能設置,同時要做好環境教育,加強宣導汽機車怠速可能在校門造成的PM2.5、氮氧化物等高濃度空污。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表示,因空維區會限制車輛進出,造成周邊商家、居民及家長接送不便,可能會有反彈,未來推動校園設置空維區,希望當地居民多加支持。另外,家長接送小孩車輛怠速,也會導致空品不良,未來也會加強提醒家長留意。

長榮大學綠能與環境資源學系主任賴信志指出,學校是學生固定活動的地點,若周邊有空污,更可能直接影響他們的呼吸健康,他認爲各縣市至少都要設置空維區因應,尤其都市區校園及學生數量較多,交通源的排放也更高。

環境部計劃提出「新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空品白皮書)」,擬定2028年至2031年的空污防治策略及目標,原預定4月初對外發布,現以業務繁忙爲由,未確定公佈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