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業務量最大監理站啟用!臺中官員祝福語喊這句 現場聞「豬」色變
業務量全國第一的臺中市監理站新大樓今啓用。記者趙容萱/攝影
業務量全國第一的交通部臺中市監理站新大樓今啓用,交通部長陳世凱向基層員工緻歉,讓大家十多年在危樓中辦公,新的大樓提供一站式服務,期許成爲交通安全示範點,讓民衆「即使繳罰單也能笑着出去」,打造數位便民與智慧創新里程碑。
現場還發生小插曲,代表臺中市府的稅務局長沈政安致詞祝福語一句「諸事順利」,由於市府還忙非洲豬瘟事件,賓客聽到諧音當場聞「豬」色變,個個面面相覷。
陳世凱今天下午主持剪彩儀式,包括立委何欣純、楊瓊瑛等人與會,現場同步展出ATM解繳公款作業、AI辨識號牌及通報、電動大客車維修VR、智慧號牌收繳機3.0等新科技便民設施。
臺中市監理站位臺中北屯區,轄管駕駛人123萬人、機車110萬輛,因交通便利業務量爲全國第一,每月服務逾3.2萬件,舊大樓在2012年鑑定爲不合格建築。公路局局長林福山表示,過去每天都有大量民衆與員工進出危樓,「非常害怕」。陳世凱也公開向基層同仁致歉。
臺中市監理站站長林國原說,臺中市監理站重建時,由於業務無法中斷、又無處可搬,公路局採取高難度的「原地重建、服務不中斷」策略,工程歷時4年、分4期完成,展現「工程監理一家親」的精神。
林國原指出,新大樓啓用後,一樓設有「單一窗口」,整合車籍、駕籍、過戶、報廢等8成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6分鐘;人潮較多的道安講習、違規課程則移至5樓分流,讓洽公更順暢。
臺中市監理站並首創「ATM解繳公款作業」,以即時轉帳取代人工結帳與保全運鈔,若推廣至全國,預估每年可節省公帑逾千萬元。
新大樓外觀融入公路局紅、藍、白三色,上層象徵「飛翔的翅膀」、下層爲「山形」,寓意監理與工程共生。除了行政功能,更成爲北區新地標與社區公共空間。
臺中區監理所所長楊聰賢表示,新啓用的臺中市監理站不但是地標建築,吸引民衆打卡,前方開放公園讓民衆可散步、休憩、拍照打卡。
【中央社/ 臺中6日電】
臺中市監理站今天舉行新大樓啓用典禮暨創新監理服務成果展示,交通部長陳世凱說,臺中監理站1個月要服務約3萬2000名民衆,期許監理站人員讓洽公民衆帶着笑容走出新大樓。
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臺中市監理站舉行新大樓啓用典禮暨創新監理服務成果展示,陳世凱、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瓊瓔及臺中市監理站長林國原都出席活動,陳世凱等人爲新大樓進行剪綵,另參觀自動提款機解繳公款作業等多項創新服務。
陳世凱致詞時說,臺中市民對監理站有滿滿的回憶,新大樓落成啓用,監理站人員在新大樓上班,以一站式服務滿足民衆需求,除驗車外,所有業務都能在大樓申辦。
陳世凱說,臺中監理站服務量也居全臺第一,1個月要服務3萬2000名民衆,在改建過程中,監理站業務也不中斷,施工單位花4年時間完成前後4期工程,期許監理站同仁讓民衆帶着笑容出去。
林國原接受媒體聯訪時說,新大樓以綠建築理念打造,外觀融入公路局紅、藍、白意象,建築物外觀以明隧道爲設計靈感,象徵公路與監理一體,大樓採取分層分流設計,1樓是車輛及駕駛人單一窗口服務,2樓是違規裁決及新車領牌作業,5樓是初考領照及道路安全講習,讓服務更便民。
臺中市監理站新大樓爲地標建築,吸引民衆打卡。記者趙容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