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座「地景式」抽水站動土 民眾可上瞭望臺看觀音山落日

百齡抽水站未來將變成開放式的公園。圖/北市水利處提供

臺北市百齡抽水站新建工程上午動土,是北市第89座抽水站,抽水容量爲每1秒62公噸,未來可擴充至每秒100公噸,因應北市降雨容受力標準由每小時78.8毫米提高至88.8毫米。也是臺灣首座「地景式」防洪抽水站,上方的瞭望臺,可讓民衆看到觀音山落日。

臺北市長蔣萬安上午參加動土典禮致詞指出,臺北市降雨容受率每1小時有78.8毫米,但是現在極端天氣下,短短半小時的強降雨,有時超過降雨容受力,像過去2年,北市就發生11次短時間的豪大雨,超過北市降雨容受力的防線,過去兩年有3次,每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了100毫米。

蔣萬安也說,臺北市有88個抽水站、有長達700多公里的下水道、100多公里的堤防、4個滯洪池,有這麼多防洪的設施,仍不斷的投入治水的工程上,就是希望建構臺北市成爲一座韌性城市,因爲面對極端天氣,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北市水利處長張凱堯指出,百齡抽水站以因應北投區未來都市發展所需,站體位於立賢路與社子大橋間,鄰近五分港溪及洲美運動公園,整個結構跟地景結合,另一個特色是,以前抽水站不對外開放,百齡抽水站變成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民衆可以直接上到4樓的瞭望臺,可以看到觀音山落日,成爲多元的公共設施。

水利處指出,北市進行降雨容受力總體檢討工作,分區規劃短、中、長期排水改善方案,着手進行各集水區及相應重大防洪改善工程。以百齡集水區爲例,短期內已完成尊賢街及承德路7段側溝與雨水下水道工程;中長期則將興建「百齡抽水站」,期望有效解決當地積水問題,全面提升區域防洪效能,工程預計118年完工,屆時將成爲北投地區抽水量最大的抽水站。

臺北市長蔣萬安上午參加百齡抽水站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記者楊正海/攝影

臺北市長蔣萬安上午參加百齡抽水站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記者蘇健忠/攝影

百齡抽水站未來將變成開放式的公園。圖/北市水利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