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首支「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 盼改善鄉下交通問題
全臺首支「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於新屋區中山東路一段462巷口試辦。(廖姮玥攝)
全臺首支「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於新屋區中山東路一段462巷口試辦。(廖姮玥攝)
全臺首支「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於新屋區中山東路一段462巷口試辦。(廖姮玥攝)
全臺首支「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於新屋區中山東路一段462巷口試辦,該處道路連接臺66線、114縣道,汽機車流量相當龐大,且周邊社區大樓多,導致汽騎車常無法安全出入,地方爭取智慧交通號誌路口試辦,有效改善地方交通問題。桃園市交通局表示,「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設置經費較一般路口增設號誌需額外增加約40萬元,未來仍將優先以車流量大的幹道評估設置號誌的可行性。
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試辦,以半觸動式號誌控制系統,因新屋區中山東路一段路口鄰近彎道且支道車輛進出時間並非固定,幹道又鄰近臺66車流量龐大,因此於支道無車狀態時號誌維持閃光運作,當雷達感應到支道有車輛訊號時,即刻啓動三色號誌運作,由幹道先行綠燈,再轉換爲支道綠燈,最後跳回原先閃光運作模式,直到下次感應到支道來車再重新啓動三色模式,除維持幹道通行順暢,同時業能保障支道車輛進出安全。
民進黨籍議員陳睿生說,新屋區中山東路口於去年增設「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試辦,這是全臺第一個案例,在鄉下地區用車流量判斷是否增設紅綠燈有相當大的疑慮,多數結果都爲不需增設,但實際上當地車流卻相當龐大,且過去常因發生死亡交通事故纔會增設號誌,盼能將雷達感應智慧交通號誌鄉下地區普及化,幫助地方交通安全更順暢。
交通局表示,因新屋區114縣道爲來往臺66、市區及工業區重要道路,尤其上下午尖峰車流量大,巷內支道與幹道車流量差異懸殊,增設號誌須先滿足設置標準外,如採用定時號誌控制(固定時制)易造成支道無車、幹道空等塞車情況,達到設置號誌須標準難度較高外,且半觸動式號誌系統較一般路口增設號誌需額外增加費用約40萬元,現階段尚未將其納入契約執行,未來仍將優先以車流量大的幹道評估設置號誌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