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去年近40萬人過著象鼻人生 衛福部鎖定護理之家等擬移除計畫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年年初表示,如果每位末期病人都掛着長長的鼻子(鼻胃管),這是衛福部不能容忍的,一定會以人爲中心,擬定移除計劃,確保長者尊嚴。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國約近40萬人仰賴鼻胃管進食,多數爲失智症、腦中風、呼吸衰竭等患者,特別是住宿型機構高達八成住民,爲避免進食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選擇鼻胃管進食,但長長的鼻胃管顯露在外,被形容是「象鼻人生」,造成患者心理壓力倍增,影響生活品質。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年年初在立法院強調,臺灣須儘快跟上日本腳步,顧及長輩尊嚴,落實以「人」爲中心照顧,將移除鼻胃管列爲長照3.0重點項目,儘速提出計劃。但專家表示,半年過去了,仍不見衛福部提出具體計劃,忽視患者的基本權益。

健保署近四年統計,申報插入鼻胃管病人前五大疾病,分別爲腦血管疾病後遺症、失智症、呼吸衰竭、肺炎及其他敗血症患者。民國113年統計,曾放置鼻胃管人數高達39.2萬人,其中,腦血管疾病後遺症有12萬2352人,失智症12萬1776人,兩者合計佔比高達6成,其次爲呼吸衰竭6萬9906人、肺炎4萬7035人及其他敗血症3萬1370人。

爲協助患者脫離鼻胃管,健保署111年6月起新增給付,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項目,針對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者,鼓勵醫療團隊透過訓練吞嚥等復健治療,讓患者恢復經口進食,每人次獎勵3000點,原預估每年有1.3萬名患者受惠,但執行近3年來,自111年6月上路至該年12月成功移除98人,112年232人、113年249人,今年1至3月70人。

立法院厚生會推動無管人生委員會委員、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塗心寧說,該計劃執行3年多,但移除鼻胃管人數偏低,推動困難原因有三,第一、健保給付獎勵點數偏低,醫院不願投入;第二、對象限定鼻胃管留置3個月以上者,排除有潛力成功移除的早期患者;第三、限定執行科別爲耳鼻喉科、復健科等;建議健保提高給付,留置時間從3個月縮短至1個月,擴大科別至高齡醫學科等,並給予後續追蹤獎勵。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長照3.0將規畫於長照等住宿型機構推動鼻胃管移除計劃。塗心寧說,目前機構內住民高達8成都有留置鼻胃管,但無管人生委員會追蹤至今年5月,尚未看到衛福部規畫住宿型機構人員訓練課程,或補助及獎勵等配套措施,且機構與醫院間溝通管道未建立完整,當機構將住民鼻胃管移除後,當到醫院回診後,醫師可能又會把鼻胃管插上。

衛福部醫務管理組科長黃瓊萱說,移除鼻胃管計劃將率先於護理之家、養護機構執行,計劃由健保署、社家署、長照司等研議,當機構住民到醫院就醫,將介入及進行復健訓練,同時也讓照護人員接受訓練,現正計算復健時間成本及付出心力等,並設計誘因吸引機構及醫院投入並給予給付,預計今年第3季提出草案與各司署討論,期望明年上路。

黃瓊萱說,往後由醫療單位爲監督與評估單位,長照機構爲執行單位,共同組成整合照護團隊執行流程,包含收案、評估與計劃、訓練與復健、移除鼻胃管、追蹤與穩定共五階段,並已研議放寬留置鼻胃管時間,自目前3個月以上縮短爲1個月以上,預計今年上路,而放寬執行科別目前也正研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