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200萬人氣喘 過度依賴短效藥恐惡化 醫:抗發炎是關鍵
全臺200萬人氣喘,過度依賴短效藥恐惡化,醫:抗發炎是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全臺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其中約5%、10萬人爲嚴重型氣喘。據統計,臺灣嚴重型氣喘病人每年平均急性發作次數高達1.41次,有21.86%病人長期依賴口服類固醇。醫師示警,過度依賴「短效緩解劑」恐導致氣喘惡化甚至喪命,治療關鍵爲「抗發炎」,使用吸入性抗發炎藥、生物製劑等,纔能有效控喘。
根據國際嚴重氣喘登錄計劃(ISAR)統計,臺灣嚴重型氣喘病人每年平均急性發作次數高達1.41次,有21.86%病人長期依賴口服類固醇,皆高於亞洲其他國家,而生物製劑使用率爲34.11%,低於全球平均的48.76%。
今日(6)爲世界氣喘日,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及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舉辦記者會,期望氣喘吸入治療更普及。(李念庭攝)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我國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2%、小孩約15%,短效緩解型吸入劑只能救急,暫時擴張支氣管,若走向嚴重型氣喘,惡化及住院機率高。真正控喘應以「抗發炎」爲核心,強化病人用藥依從性與精準治療,有效延緩病情惡化。
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秘書長劉景隆說明,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臨牀症狀包括反覆咳嗽、喘鳴,嚴重時胸悶、呼吸困難。治療部分有1~5階,應根據嚴重程度,使用不同劑量吸入抗發炎藥、吸入型類固醇、長效擴張劑等控制型藥物。
劉景隆分享,去年曾收治一名50歲男性氣喘患者,因氣喘發作送急診,插呼吸器、裝葉克膜才救回一命。原來是因他長期只靠短效擴張劑,導致氣喘惡化,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及按時服藥,如今已恢復正常生活。
劉景隆指出,許多民衆會自行到藥局購買短效擴張劑,常導致氣喘反覆發作,「其實很危險」,且傳統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有骨質疏鬆、胃潰瘍甚至感染病菌風險。依照國際指引建議,嚴重型氣喘應考慮加上生物製劑治療,針對發炎因子進行精準控制。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健保署2001年起透過「全民健康保險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P4P)」,提供病人連續性照護,截至去年已有745家醫療院所參與,照護14.6萬人,近3年氣喘再入院率持續下降至約2.2%。
國健署也長期推動氣喘識能教育,民衆可透過「咻、閉、久、哇」四字口訣辨識氣喘症兆,代表咳嗽咻咻叫、胸口閉緊感、久咳不愈、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呼籲民衆早期發現、治療氣喘,定期回診追蹤,遵循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