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地將自己託付於大自然!聽着植物們的療愈 「活着」是人生最大課題

文/人物誌

小時候,不管是跟着母親去菜市場,還是去上學,公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從上車處到市區前的那一條山路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坐在公車最後一排,打開車窗,讓風盡情地吹在臉上,再看着一路上數不清的青蔥樹林,聞着屬於大自然的味道,那一刻總是覺得無比的安心。

在山上長大的我對大自然並不陌生,雖然無法與花草樹木對話,但能在自顧自地與其傾訴時,感受到某些能量。而與它們的關係,在離開家鄉後,也斷了連結,直至近幾年,才又慢慢拾回,拾回的起點是與《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這本書相遇的那一年。

▲(圖/Unsplash@Kelly Sikkema)

也許無法對話,但能感受大自然的能量

翻閱此書有種在窺探春花媽與不同生物的聊天紀錄之感,一則又一則讀下來,漸漸地自己也如參與其中。春花媽與他們的交流,就像是朋友間的閒話家常,聽着她與樹木、花等不同聊天對象的對答,有時反思話句中的含義,有時因春花媽被嗆得無言而忍不住笑出來。原來與不同的物種聊天是如此有趣又能撿拾有益之物,讓人羨慕不已。

前一陣子,有朋友喬遷,茶餘飯後,有另位寵物溝通師的朋友爲其與兩隻貓進行溝通,看着他們一問一答,心中愈發有了想與動、植物對談的念頭。爾後想想,也許目前仍未有與他們溝通的能力,但自己也曾與他們有過連結。現在每每回到家鄉,便與樹木接觸,試着將自己毫無保留地託付大自然之中,感受他們散發出的能量,那一刻是無聲勝有聲,也清理了內心的雜訊。

▲(圖/Pexels @Negative Space)

「活着」是人生最大的課題

「活下去就已經不容易了,大家都在搶陽光,你們一直把葉子拿走,太不自然了啊!」在春花媽與植物的對話中,可以看見人們都用自己的想法去修剪樹木,想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生長,這是植物們所無法理解的地方,因爲在他們的世界是單純的,只要能向陽生長便以足夠。

書中有不少篇幅都帶出了「活着」是最重要的事,但人們卻習以爲常地無感,不斷地追求無止盡的「想要」,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活成不自然的樣子。若是我們也能用植物的思維去思考事情、體會世界,也許會對人生有不同的體悟。

打開《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讀着春花媽與植物們的對話,試想,如果能跟植物當朋友,不時地對談,你會想跟他們聊什麼呢?

▲《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一書。(圖/誠品線上)

延伸閱讀

臺中植療之旅:特選 5 個綠意行程,沐浴在陽光下好好呼吸

「你永遠有重新選擇的權利。」《植物都知道》爲自己的生活拿捏比例,找到最自在的狀態

※本文由人物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