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完整「自駕公車實驗安全指引」 交通部力拚2029年商轉

交通部14日公佈自駕公車實驗運行安全指引。(蔡明亙攝)

交通部委由車安中心研訂自駕公車實驗運行安全指引。(蔡明亙攝)

國內發展自駕公車,仍在沙盒實驗階段,交通部與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合作,訂定「自駕公車實驗運行安全指引」,爲全球首部最完整的自駕公車實驗安全指引,盼提升運行安全、儘早走出沙盒,目標於2029年ITS智慧運輸世界大會實現商轉化。

交通部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長黃新薰表示,因應國際自駕車技術發展並支持臺灣產業創新科技投入自駕車領域開發應用,經濟部2018年制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並覈准18車、2船、2機沙盒實驗計劃,在各地進行無人載具科技應用試驗,累積於真實情境的技術與經驗。

黃新薰說,交通部則配合進行相關路側設備例如CCTV、雷達感測、車聯網通訊等輔助研究,2021年邀自駕車領域專家成立「自動駕駛車輛發展策略委員會」,討論決議要優先聚焦發展自駕公共運輸,以指定路線且特定停靠車站的中大型車輛運行情境爲優先推動對象。

交通部另委由車安中心研訂「自駕公車實驗運行安全指引」,黃新薰提到,這本指引有2大目的,盼提升沙盒實驗運行安全,降低自駕車失能及發生重大事故風險,期待引領自駕公車業者儘早走出沙盒落地商轉化。

交通科技及資訊司簡任技正李霞說明,早期國際對自駕公車實驗沒明確規範,廠商也着重在技術創新提報,沒一致安全標準,近期國際也有相關規範擬定中,臺灣的指引內容涵蓋7大章節,含前言、運行安全評估、自動駕駛系統屬性與應用、車輛基礎安全、聯網資通安全、自動化安全與運輸服務指標等,盼透過安全指引框架,穩健推動自駕技術。

李霞說,指引初期目標以「車輛基礎安全」爲核心,允許各團隊依自身環境與車輛特性自我檢核,並提交自動駕駛系統的運行能力描述及測試驗證資料。

「這是全球第一部訂出這麼完整的公車自駕實驗安全指引!」車安中心執行長周維果表示,自駕公車仍在試驗階段,要確保最基本安全要求,包括必要的煞車、燈光、車身結構等,試驗過程也要檢驗網際網路通訊、路側設施聯網驗證等,都要達到驗證標準,要確保不會被駭客入侵,基礎安全與資安都兼顧到,失能風險會降低。

周維果指出,目前18案沙盒實驗有取得階段性成果,3案仍試驗中,但和指引內容,仍有一定程度落差,國內配合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將來有機會成爲成熟產品且可商轉,這也是爲何針對自駕公車訂安全指引。

李霞也提到,未來將滾動修訂安全指引,與國際同步接軌,引導沙盒實驗業者,推動發展次世代公共運輸,同時作爲國內車輛技術法規調適的借鏡。針對預計期程,黃新薰補充,目前盼配合2029年ITS智慧運輸世界大會,看有無機會在那年實證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