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第55屆「世界地球日」 氣候保護成討論話題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爲「我們的能量,我們的星球」(Our Power, Our Planet)。(陳瑀倫攝)
4月22日爲「世界地球日」,全球將迎來第55個地球日。今年主題爲「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地球」,強調人民的集體力量與再生能源轉型是實現公平、永續未來的重要關鍵。
第一屆地球日始於 1970 年,被譽爲人類史上首場大規模的環保運動;而地球日的由來,可以追朔至1969 年1 月,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的油井爆炸事故,逾1,135萬公升原油傾瀉入海,造成逾萬隻海鳥與海洋哺乳動物死亡,掀起人們對生態浩劫的關注,成爲全球推動環境改革的關鍵。
EARTHDAY.ORG發起「地球行動日」倡議,鼓勵民衆透過具體作爲參與環境行動,無論是連署請願、撰信給立法者、推動再生能源政策,或倡議校園氣候教育等等,皆可在線上或實體落實行動。
此外,該組織亦建置全球行動地圖,網站彙集數千場地球月活動,其中,臺灣就有約13場在地行動,包含「綠色辦公新風尚 淨零未來共啓航」、「城市尋蹤者生態調查」、「河流倡議影響平臺」等等。
我國國民健康署亦呼籲社區、學校與職場,落實綠色生活實踐,包括選擇低碳交通、採取節能行爲、推動蔬食飲食等,藉由個人習慣的轉變,促進整體環境轉型,同時強調面對空氣污染威脅,落實自我防護與節能減排,共築健康居住環境。
此外,根據聯合國資料,推廣太陽能與風能等再生能源,除可顯著減少碳排放外,更能改善空氣品質,降低心血管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同時減輕污染所引發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