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車6月銷量增24%:北美市場下滑,中歐加速領跑

智通財經APP獲悉,Rho Motion數據顯示,2025年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80萬輛,同比增長24%,其中中國以111萬輛、28%的增速持續領跑,歐洲以39萬輛、23%的增幅鞏固第二大市場地位,而北美市場受政策波動影響同比下降9%至14萬輛,"世界其他地區"則以43%的爆發式增長突破14萬輛大關。

中國市場政策支持力度不減延續強勢

中國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發佈的《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明確,個人消費者報廢舊車置換新能源乘用車可獲最高2萬元補貼,燃油車置換補貼也提升至1.5萬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增幅超50%,市場份額突破41.2%。比亞迪等本土品牌通過技術迭代持續鞏固優勢。

歐洲市場政策+供給雙重驅動保持韌性

德國對4萬歐元以下車型提供6750歐元補貼,法國雖將中國產電動車排除在補貼範圍外,但整體市場仍受惠於歐盟2030年前1.44萬億歐元補貼計劃。大衆ID.4、雷諾Megane E-Tech等本土車型與比亞迪元PLUS等中國品牌形成競爭,推動歐洲6月銷量同比增長23%。

不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的反補貼稅政策仍存變數,2024年10月終裁確定的37.6%最高稅率近期出現鬆動,雙方正探討以最低價格協議替代關稅方案,這爲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保留了調整空間。

北美市場則因政策劇變陷入動盪

特朗普政府將新能源稅收抵免終止日期從2025年底提前至9月30日,涉及金額高達1920億美元,直接引發第三季度搶購潮。特斯拉官(TSLA.US)網數據顯示,Model 3和Model Y在政策截止前出現訂購高峰,福特通過延長免費充電服務吸引消費者。

但巴克萊研報警告,政策真空期將導致第四季度銷量暴跌,2030年美國純電動車市場份額預測已從23%下調至18%。通用汽車(GM.US)CEO瑪麗·博拉坦言,7500美元稅收抵免的取消將顯著抑制需求,車企正通過限時優惠和融資方案對衝風險。

新興市場成爲全球增長新引擎

國際能源署《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5》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突破2000萬輛,其中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地區貢獻超16%份額。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等中國品牌加速佈局。

與此同時,歐盟計劃在2025年前建設100萬個公共充電樁的缺口,爲中國企業提供了零部件出口機遇,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電池廠商在歐洲的本地化生產佈局持續深化。

技術革新與成本下降仍是行業主線

2025年主流車型平均續航已突破600公里,800V高壓快充技術實現15分鐘補能80%,電池包能量密度較2020年提升40%。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電池成本下降與規模化效應將推動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均價在2027年降至3萬美元以下,加速燃油車替代進程。

儘管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帶來短期波動,但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1億輛,中國、歐洲、北美三大市場合計佔比仍超70%,而新興市場的崛起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