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農產品供需調整:中國玉米進口下修,大豆壓榨量調增

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月度供需報告揭示了全球主要農產品的供需格局變化。其中,中國玉米進口目標進一步下調至800萬噸,而全球大豆壓榨量環比調增,凸顯出不同作物在貿易政策與生產調整下的差異化趨勢。與此同時,小麥、白糖等作物供需寬鬆格局延續,養殖鏈則面臨禽流感擾動與產能恢復的雙重影響。

一、玉米與大豆:政策與產量驅動市場分化

玉米方面,USDA將2024/25產季中國進口預估較2月再下調200萬噸至800萬噸,期末庫銷比環比下降0.64%至64.27%。國內玉米價格已處於週期底部,中儲糧自2024年12月持續擴大收儲,進一步強化價格支撐。國際市場方面,芝加哥玉米期貨近期震盪走弱,交易商對關稅政策及庫存報告保持謹慎,但國內供需寬鬆頂部已現,價格有望溫和修復。

大豆市場則呈現階段性矛盾。全球大豆壓榨量環比調增295萬噸至3.53億噸,但南美豐產壓力下,上半年價格或維持底部震盪。USDA預計新季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同比減少4%,秋季產量可能承壓。當前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在9.90-10.30美元區間波動,市場對關稅政策及巴西供應放量保持觀望。長期來看,美國減產預期或驅動遠期價格重心上移。

政策擾動成爲關鍵變量。中國對美加徵關稅後,進口轉向巴西等替代來源,大豆供應短期無憂。但貿易摩擦反覆或加劇市場波動,需關注4月後巴西大豆到港壓力對國內豆粕基差的衝擊。

二、小麥、白糖與養殖鏈:寬鬆格局延續,局部擾動顯現

小麥供需進一步寬鬆。USDA調增2024/25產季全球小麥產量至7.97億噸,期末庫銷比升至32.24%。俄羅斯將出口配額削減63%至1060萬噸,但中國小麥庫銷比仍高達85.5%,國內價格或隨玉米中樞緩慢修復。芝加哥小麥期貨在5.45-5.85美元區間波動,市場對黑海地區貿易政策及美國平原天氣風險保持敏感。

白糖市場延續增產預期。中國2024/25產季食糖產量預計增加104萬噸,疊加巴西、泰國供應充裕,全球庫存壓力持續。國內榨季進度偏快,工業庫存累積,糖價上行空間受限。儘管印度減產帶來短期擾動,但原糖價格在配額外進口利潤轉正後,仍面臨進口壓制。

養殖鏈中,美國禽流感導致雞蛋產量預估下調0.8%,短期蛋價走強,但下半年供應或逐步恢復。中國雞蛋存欄同比增7.05%,全年價格承壓。生豬市場方面,國內能繁母豬存欄維持高位,養殖盈利或同比收縮;美國豬肉消費增長略高於供應,價格或溫和回升。

整體來看,全球農產品市場在政策、產量與需求的多重博弈中呈現分化格局。玉米、大豆的長期價格修復動能逐步累積,而小麥、白糖等作物仍需消化過剩供應。養殖鏈則需關注疫病擾動與產能調整的節奏。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